任才偉
為了解和掌握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從2009年6月下旬起。浙江省人大財經委赴各地調研。了解各地經濟運行實際情況。調研報告認為,盡管我省經濟出現了企穩回暖態勢,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目前全省經濟形勢仍然嚴峻,不確定因素較多,實現年度經濟增長保“9”的目標比較困難。
重視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
出口下降已成為當前制約我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雖然國家已出臺多項擴大出口的政策措施,對提升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力、提高出口企業的利潤率和生存空間等方面都起了一定作用,但對擴大出口規模收效甚微,出口持續下降的局勢難以在短期內扭轉。2009年1—8月,我省外貿出口下降19.6%,6月份出口降幅達21.9%。由于2008年三季度月平均出口額為149.3億美元,對比基數比較大,2009年三季度出口降幅可能進一步加劇。
投資領域過于集中,民間資本尚未跟進
2009年1-8月,我省新開工項目增長3(14%,但這些項目大部分集中在“鐵公基”項目,制造業投資僅增長28%。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政府投資,對我省經濟拉動作用不大。
而占社會總投資三分之二的民間投資,在應對危機中也表現不振。2009年1-5月國有控股投資增長34.8%,非國有投資僅增長4.2%。民間資金投資意愿減弱,主要是受經濟危機影響,大部分企業存在產能過剩,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投資積極性降低。
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新挑戰
受國際市場需求嚴重萎縮、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影響,企業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一時難以有效應對市場變化,經濟效益下降。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這143萬家,同比增長4.12%,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38.3億元,同比增長33.8%。
調整和改變我省以低端產品為主的產品結構、以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也面臨新挑戰。表現在:2009年我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出口有所回暖,但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卻大幅下降;近年來我省的網絡經濟、文化創意產業、新能源產業等發展較快,然而這些產業尚較弱小,缺乏對經濟的較強推力。
新情況不斷增多,潛在風險加大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密集出臺實施,雖然有助于化解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但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需引起高度關注。
地方政府負債急劇擴大。在當前寬松信貸政策下,地方政府紛紛舉債超前建設基礎設施,銀行融資也向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過度傾斜,這極可能帶來新的金融風險和負債風險。
信貸投入增多與實體經濟低迷并存。1-6月全省新增信貸的規模已遠超2008年全年水平,但存款增長更快,新增儲蓄存款是2008年同期的2倍,新增企事業存款是2038年同期的近4倍,這說明貸款的投放與企業生產存在脫節,大量的資金仍回流到銀行。上半年股市活躍,房地產熱度回升,而工業生產和制造業投資僅略微增長,這說明實體經濟并未受到資金的青睞,部分信貸資金流入了股市、房市。
公共財政支出壓力加大。由于近期我省財政收入增幅出現明顯下滑,財政收支不平衡更加凸現。財政減收和增支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統籌城鄉、區域協調和持續改善民生的能力。
建議: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升級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仍處于困難時期。既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認識到當前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又要看到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改革發展的信心,在確保完成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同時,緊抓“倒逼”轉型的機遇,努力解決長期困擾我省的結構性、素廚性矛盾,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開拓市場,為企業拓展空間
頂住外需萎縮的壓力,千方百計擴大國外市場。支持企業參加各種國際展會。落實企業參加境外重點展位的補貼政策,降低企業營銷成本。引導企業抓住跨國并購的有利時機,收購國外品牌和營銷網絡。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技術性貿易壁壘,保障國際貿易和產業安全。
把握擴大內需的機遇,全面進入國內市場。要發揮浙江商會的全國網絡優勢,突出義烏小商品城等專業市場優勢,利用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優勢,著力構建浙江產品的營銷網絡。
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做牢做實省內市場。建議出臺浙江產品參與政府采購的扶持政策,各地政府在基本同質同價的前提下,應優先采購浙江產品。
逐步健全農村流通網絡,不斷開拓農村市場。要加快推進農村商業便利聯銷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和農資銷售。繼續落實汽車、家電、農機的下鄉工程,盡快出臺我省優勢工業品下鄉的產品目錄和扶持政策。
擴大投資,為我省經濟增添強勁動力
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繼續加強對重點項目跟蹤和督促檢查,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項目工程建設進度。切實加強重點項目的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力度,確保早落地、早開工、早竣工。
擴大產業投資。要加快研究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資本的政策措施,實現社會資本與政府性項目的有效對接。充分利用好中央和地方支持技術改造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強產業類投資,增加一批有經濟發展后勁的產業項目。
重點引進高新技術項目。以實施國家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計劃為機遇,結合我省產業實際情況,加大對跨國企業、高新企業、央企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新能源、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重大項目,做優做強一批大產業。
加強城鎮保障性住房和農村住房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保障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住房政策體系,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
扶助企業。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重點支持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化發展;加快形成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生物工程等新興產業的規模和品牌優勢;努力抓好商用飛機配套、大型水面船舶等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提升我省在全國和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
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持續發展。大力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品牌大省戰略,加快行業龍頭企業培育。
推動現代服務業超常規發展。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在用電價格、土地保障上給予扶持。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中介、旅游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全面優化服務業的行業構成和整體水平。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二、三產分離,推進后勤服務、配套服務向社會服務轉變。
機制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加強地方金融創新。引導銀行加快建立小企業信貸中心專營機構,創新服務機制,增加貸款總量,完善考核機制,破解中小企業貸款難題。鼓勵擔保機構拓寬資金來源與融資渠道。增強擔保機構資金實力和可續發展能力。
借鑒臺州發展地方金融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服務的經驗,積極支持引導地方金融機構加快發展。針對民間資金豐富的實際情況,加快研究相關政策,為巨額民間資金提供一條從“地下”狀態轉到地上的合法、合規渠道。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進一步整合政府專項資金,盡可能地將用途類同、功能相同的資金合并在一起,做大做活扶持資金盤子。要研究每年在各類專項資金中切出一定比例,并適當降低標準,專門用于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不斷提高資金的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