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繼銘
中國正成為世界消費大國。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五大消費國,而且近年來中國居民消費增長速度迅猛,遠超過任何其它世界前10位消費大國的同期表現。根據近10年來各國消費增長狀況和中國的消費量及增速,我們估計中國可能在2年內超過英國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居民消費國,在5年內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居民消費國。消費的崛起,不僅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提供有力支撐,更為全球經濟的再平衡作出巨大貢獻。
從短期來看,收入分配進入拐點以及房地產銷售大幅上升對消費形成利好。今年以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速度均趕超GDP實際增速,并帶動同期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大大超過GDP增長率。目前房地產銷售大幅上升,將帶動后續的家具、家電、汽車等房地產下游產業消費。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政府公共教育和醫療支出的增加,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新農村建設的實施和推進,中西部消費潛力的釋放,以及其它推動消費的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將對居民消費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其中,以下幾個趨勢對推動中國消費長期的增長尤為顯著。
城市消費步入更新換代期。經過PPP(各國貨幣與一個選定標準的購買力平價學說)調整后,中國2008年城市人均GDP,大致相當于美國1977年、日本1981年和韓國1994年的經濟發展水平。以上各國同時期的居民消費狀況和未來的消費趨勢,預示中國未來城市消費將步入升級換代的黃金時代。前瞻的看,消費支出項目中增長最快的是交通和通訊、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其次是衣著和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而食品消費(除外出就餐)比重將進一步下降。同時,中國城市居民消費的重心正逐漸轉向以汽車為代表的中高檔消費品,“可選品”及“奢侈品”的消費增長將快于“必需品”。
農村消費追趕城市。目前農村人均年收入達到6000元,步入10年前城市眾多耐用品消費開始爆發性增長的收入水平階段。參考城市家庭的消費軌跡,未來數年農村的家用電腦、空調、照相機、電冰箱、手機、汽車等消費需求有極大空間,而且提升速度可能比城市當初更快。現在農村的基礎設施(如因特網、公路)好于10年前的城市。金融危機后農民工返鄉,從過去離鄉背井時的集體生活轉變為衣錦還鄉后的獨立生活,對于耐用消費品壓抑多年的需求爆發,刺激了短期消費。受益于近幾年制造業企業從沿海遷移到內地的趨勢,半數返鄉農民工在家鄉重新就業,對當地消費產生長期推動。此外,政府近期開始逐步建立農村社保體系、提高農產品價格、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消費傾向。
人口結構對消費起到重要推動。所謂的“80后”,正陸續進入20-30歲階段,使得2005-2015年中國處于結婚高峰的“黃金十年”,這一人口特征推高這一階段的房地產需求、婚慶消費。在旅游、餐飲、服裝、文化娛樂。以及汽車等項目上的消費傾向明顯高于前輩,收入跨代轉移也加快了這一年輕群體的消費“由儉人奢”,過去節儉的消費模式,正在被人口結構的變遷所改變。
汽車是中國消費升級的支柱。國際經驗顯示。一旦收入達到某個臨界點,汽車需求便會呈爆發性增長。中國目前正處于這個階段。盡管剛經歷了金融危機,今年前10個月中國汽車銷量仍突破13萬輛,躍居全球第一,這足以證明這一點。汽車的普及以及更新換代,將是中國消費步入黃金時代的重要標志和主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