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凡
在9月底和10月初,國內外市場曾出現了一些局部疲弱信號。然而在當時的專欄中,我表達了“從經濟的周期性看,有危機則有復蘇,有復蘇則有下一輪的繁榮。在今后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長期向上依然應是主要基調”這樣一個樂觀的觀點,并建議投資者把握好復蘇的主調,把握好復蘇和復蘇后繁榮的大概率事件,利用市場回調的機會積極參與投資,以獲取長期合理的回報。
這兩個月的全球經濟似乎也在穩步復蘇,主要市場均強勁上揚,美國、歐洲、香港的主要股指不斷創出今年新高,已調整數月的逐步重拾升勢。
隨著市場的逐漸升溫,投資者的信心也開始增強,承受投資風險的意愿在提升。然而,有一個共同的擔心:復蘇是否可持續?投資市場的“好光景”還有多久?
讓我們把最近國內外的相關信息放在一起加以分析:
其一,美聯儲官員在10月底的發言中對經濟增長前景稍有樂觀。他們謹慎地使用了“經濟活動繼續回升”這樣的用詞。而避免提及CDP出現正增長以及經濟增長的字眼。對于引人關注的通貨膨脹,美聯儲認為,通脹仍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低位,“隨著大量資源利用率處于低位繼續加大成本壓力,并且伴隨著長期通貨膨脹預期的穩定,委員會預測通貨膨脹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低位。”這暗示他們并不擔心近期有明顯的通脹壓力,而且會為繼續推動經濟回升而維持目前的低利率。
其二,根據廣交會的公開信息,在近日結束的為期3周的秋季廣交會上,訂單額較4月、5月份舉行的春季廣交會增加16%,達到305億美元,這意昧著訂單較上年同期的降幅從6個月前的31%縮小至3%。廣交會訂單預示中國的出口將復蘇。這表明,美國的復蘇對我國出口的拉動已由預期變為現實。我國經濟的驅動模式已由上半年的單引擎(固定資產投資)轉變為雙引擎(固定資產投資加出口)。
其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郭慶平最近表示,由于國內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我國將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把以上幾個方面匯總,我們不難拼出一個大致的全景:國內外經濟環境在改善,企業預期經營業績也隨經濟的復蘇而提高。與此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如中國、美國、歐洲等)仍然在通脹相對可控之際,維持低利率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就為投資市場的“好光景”在將來一段時間內的持續,提供了良好的經濟背景和充足的流動性支持。
因此,把握這一段投資的“好光景”,堅持投資是當前應取之道。如果我們把今年上半年比作播種階段,現在就是做好精耕細作的田間管理的階段,與其擔心何時收獲,還不如做好當前的組合管理。其實,將來在收獲季節的收成會取決于現階段的堅持不懈。巴菲特曾說過:“模糊的正確遠勝于精確的錯誤。”每一次巴菲特買人或賣出時,刻意尋底或測頂的市場人士經常都會譏笑他“買高了”或“賣低了”。但他從不會為此氣餒、沮喪,而始終堅持自己的判斷,因為他知道精確的底部或頂部根本無法預測得出,他所選擇的是一個“模糊的正確”。而目前的“模糊的正確”,就是充分利用目前一段的“好光景”堅持投資。
既然說到須精耕細作,那么,讓我們看看近來的“模糊的正確”的投資主題吧。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拉動的雙引擎已先后被重啟,我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動力源就是消費了。而從10月份的相關經濟數據(同比零售增長率從9月的15.5%提升至16.1%)也可看到這種趨勢。很明顯,得益于消費增長的行業包括食品、家電、日用百貨、化妝品等。另外,在“好光景”中,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也再度浮現,人民幣升值,會令航空、鋼鐵、造紙等(成本多用外匯支付)行業直接受益。
其實從投資理財角度來看,在市場總體向上的大勢下,只要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率就已經很好了,不必一心想著如何戰勝市場。而最為輕松簡單,亦是“模糊的正確”的辦法,就是長期投資較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的收益率通常就是整個市場的平均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