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是成年男女,但他們既不結婚,也不同居,而是組成一種新型的單身集團,即第三類單身。第三類單身者不結婚、不同居,而與一名固定的、忠誠的異性保持密切關系,同時依然生活在各自“小家庭”內。跟人數眾多的同居者不同,他們就是不愿跟心上人組成一對,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他們是放單的戀人,在英國被稱為“分居共過”,在法國被稱為“半同居”,還有一個更形象化的字眼,叫Solo(原意是獨奏、獨唱)。
1 不婚半同居
劉先生今年41歲,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像法國俗語所說:“給熱水燙過的貓看到冷水也怕。”現在的他雖然有一個固定的情人,卻不愿意結婚,兩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各人在各人的家里過日子。劉先生始終堅持認為,結成伴侶意味著失去對自己命運的駕馭;放棄一部分個人追求,也就是失去自己?,F在這個時代講究的是尋找自我,誰也不愿失去什么,大家尋求兩人生活的好處,也不舍棄單身生活的優點,這樣就產生了分居伴侶關系。
編者語:這種新興戀愛方式既能享受不婚的悠游自在,又能兼容愛情,是堅持不婚主義者的最佳選擇?!爸恍枰瓙爬p綿,絕不要柴米油鹽,有共同的生活經驗,絕不用共同的房間……”臺灣歌手黃舒駿這首老歌描述的幸福理想,亦成為不少婚內solo族的家庭規范。solo一族通常過著“五加二”的生活,即工作5天雙方各自生活,只在周末兩天共居一處,“要天天相戀,不要天天相見”成為這一新興族群的愛情新主張。
2 不婚不同居
林景和女友阿美大學畢業后,開始了忙忙碌碌的上班生活。兩人每天從早上工作到晚上,除了每晚睡前通通電話和周末見見面外,平?;旧蠜]有任何時間來相處。阿美曾幾次抱怨這樣的生活,但苦于經濟壓力,也無計可施。而林景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能早日賺到錢買房子,最終能夠和女友拉埋天窗。
編者語:這種兩人相戀又形不成一對的生活,是有其經濟和感情上的原因的。隨著學習年限的延長,就業年齡的推遲,許多青年愿意住在父母家,還依靠父母撫養。據統計,15~25歲年齡層的青年76%住在父母家。至于找到工作的幸運兒,他們忙于爬社會的階梯,還無心成家。這些年輕i05R0Y25nMaNlWH1OZy6wQ==的成年人可以有一名愛情伴侶,但是愛情伴侶只占用有限的時間和不多的空間,于是,在婚姻與同居之后,又慢慢出現了第三條道路——Solo。
3 婚內分居
小文新婚一周便開始了“婚內分居”,雖處同一屋檐下,夫妻倆卻擁有獨立的臥室。“平時是朋友,周末是夫妻”,年輕的小夫妻如此定位理想中的婚姻生活,且樂在其中。崇尚自由、追求個性……如今,城市里越來越多的未婚、不婚、已婚男女躍身其列,成為solo生活方式的忠實擁泵。
編者語:據調查,崇尚solo生活方式的大多為30歲左右的青年男女,他們有較高的文化知識、理想的職業,為兼顧愛情、婚姻、家庭、事業而選擇“solo”?,F在不少正處于熱戀之中的準夫妻也早早達成共識,一旦共同生活就選擇“solo”,以契合現代“速食化”的工作、生活節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或避免婚后可能出現的危機態勢。
鏈接
網絡調查:
超過60%網友認為夫妻分開睡不好
一個叫“編織人生”的網站組織了一個叫做《來投一票吧,夫妻分開睡好不?》的網絡調查,共有290人參加了該項調查。投票結果顯示,超過60%的網友認為夫妻分開睡不好;有15%的網友認為,偶爾分分分還可以,小別勝新婚;還有約25%的網友認為,夫妻分開睡好。
認為夫妻分開睡“不好”的網友給出的理由主要有:1、分開睡,感情肯定出問題。2、分開睡,就不像夫妻了。3、沒有他/她在身邊,我睡不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