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普通而特殊的家庭,主人是阿勒泰地區青河縣青河鎮維吾爾族離休干部阿比包·馬木特力的家。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孫女,一下來了一大群,好大一個家啊!全家21口人,有說維吾爾語的,有說哈薩克語的,也有說漢語的。面對著滿堂兒孫,老伴兒艾尼帕·阿力馬洪忙前忙后,樂得合不攏嘴,老人說這些孩子里有10個是沒有血緣關系的,但比親生的還親。30多年來,非同尋常的兒女情懷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
2009年2月25日,艾尼帕·阿力馬洪作為新疆首屆十大母親獲得者之一,參加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遠親不如近鄰
上世紀70年代初,人們還沒有從動蕩中走出來,艾尼帕·阿力馬洪家的生活和所有的老百姓一樣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然而鄰居亞合甫(哈薩克族)家連遭不幸,夫妻倆在不長的日子里相繼離世,丟下了托合提、庫爾班和托爾達洪3個孩子。雖說老大托合提已經長大了,可他畢竟還是一個毛頭小子,兩個弟弟還年幼,沒有下鍋的米,沒有打馕的面,挖來的野菜也不知道怎么做熟……
先后安葬了亞合甫夫婦倆,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看著這三個無依無靠的孩子落淚了。都說“兒要親養,地要親耕”,可這沒有父母的孩子怎么辦?阿比包·馬木特力想把這三個孩子接回家。起先艾尼帕·阿力馬洪有些猶豫:“咱們家人加上我的三個妹妹已經有10口人了,如果再接回這三個孩子,僅靠你一個月47元的工資能行嗎?”阿比包·馬木特力心情沉重地對妻子說:“孩子沒爹沒媽了,咱不能不管,還是接回來吧!不過就是一個馕多掰幾瓣嘛!”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13口人13張嘴,吃飯就成了家里最現實的問題。三個孩子接到家后,艾尼帕·阿力馬洪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卻更犯愁了。
托爾達洪回憶說:“那是一家人都填不飽肚子的年月,打一坑苞谷面馕過不了幾天就吃完了,做一鍋野菜抓飯一人分不了兩碗。家里苞谷面馕和野菜都接不上頓,更不用說吃肉了,媽媽把從屠宰廠‘走后門兒’弄來的羊腸子灌上苞谷面,煮熟了分給我們吃,當時就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了!”
為了這個家,艾尼帕·阿力馬洪用節衣縮食省下來的工資買了一頭奶牛,產下的奶他們一口都舍不得喝,全部換成零用錢貼補家用。每天下班后,阿比包·馬木特力就幫著別人打土塊賣,每塊能賺一毛二分錢:他還經常跑到后山去揀骨頭,熬湯給孩子們喝。挖野菜、割青草、拾牛糞是艾尼帕·阿力馬洪平時的主要“工作”,她總是把換來的一小袋白面換成更多的苞谷面,再打成馕給孩子們吃。干完繁重的家務后,她還要找份臨時工,不管冬夏春秋,每年她都要去屠宰場幫人家去燎羊頭、洗內臟,每個月可以掙到36元錢。然而,小青河的水冰冷刺骨,浸透著艾尼帕·阿力馬洪的雙手,也浸透著她的慈母之心。時間久了,她落下了一身風濕病。
孩子們晚上做作業,家里用不起電燈,艾尼帕·阿力馬洪就找來破棉絮搓成條,放在羊油碗里點亮后讓孩子們學習。當時阿比包·馬木特力家有四間平房,孩子們睡在一個大土炕上,男孩睡一邊,女孩睡一邊。炕上鋪的其實就是麥草加床單,再蓋上個破舊的大毯子。
狗戀家,羊戀群,人戀情,三個孩子在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的關愛下長大成人相繼成了家,先后都有了自己的兒女。雖然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不是他們皮肉連筋、十指連心的親生父母,但他們無論走到哪里,都把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當成自己的親爹親娘看待。因為他們懂得,經歷過寒冬的人深知皮襖的可貴。
縷縷情絲剪不斷
今年42歲的哈比扎,名字是父親阿比包·馬木特力給起的,原來的名字叫王淑珍。王淑珍的親生父親在“文革”中死去,母親帶著她和哥哥、妹妹改嫁他鄉。沒過幾年,家里的頂梁柱再一次倒下,母親和繼父先后被無情的肝炎奪去了生命。1976年,剛滿10歲的王淑珍便開始了四處流浪的生活yrseNyTvcoJhkMo4NmaCJwrTv0UksN16YlQjkAbLDWI=。0kZbX12+O/00NpvFnvkTvKPamxy7GgWUyT0HzKDycGw=
一年后,王淑珍流浪到了青河縣街頭。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看著她衣不遮體,渾身上下臟兮兮的,就一路追打她。這個場面被在縣醫院工作的維吾爾族護士哈旦且姆發現了,她趕走了那群孩子,把王淑珍帶回了姐姐艾尼帕的家。
哈旦且姆現在依然記得當時的情景:“當時她戴了個頭巾,衣服破爛得沒法形容了。到了我姐姐家,揭開頭巾一看,滿頭都是疥瘡,稀疏的頭發都粘在了一起,虱子還在上面爬著呢。我姐姐就用清水小心翼翼地給她洗干凈。當天,我姐夫又把她領到防疫站,剃光了頭發,每天兩次換藥。三個月后,王淑珍頭上的疥瘡沒有了,長出了新發,我們全家人都為她高興?!?br/> 后來,王淑珍被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收養了,給她改名叫哈比扎,使她感受到了愛的溫暖。一年后,王淑珍的哥哥王作林和兩個妹妹王淑英、王淑花,聽說她在青河縣有人疼有人愛,也都投奔而來,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分別給他們取了新名字。又過了兩年,王淑珍繼父留下的金海、金華、金雪蓮三兄妹,也被接了過來。
王淑珍七兄妹的到來,給這個原本就很困難的家庭增添了更多的困難。至今,王淑珍還忘不了晚上睡覺時幾個娃娃拽一條破毯子打鬧嬉戲的場面。
金銀不知老,父母不論價。王淑珍永遠忘不了第一次穿裙子時的情景:“那天,媽媽扯回來一塊草綠色的花布,在煤油燈下連夜縫了一條裙子。大姐卡麗曼本以為裙子是給她做的呢,沒想到媽媽卻給我穿上了。我穿上裙子就跟過節似的,大姐卻不高興了,媽媽就用一條破得不能再穿的褲子給大姐改了一條裙子?!?br/> 至今,這條淡綠色的小裙子還被王淑珍精心保存著??惵f:“兄弟姐妹在一起時還是快樂多,我們這個家永遠比別人家笑聲多。”
王淑珍慢慢長大成人,出嫁那天,媽媽把外婆留給她唯一的戒指戴在了王淑珍的無名指上。
王淑珍有了家,有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孩子,過膝的長發卻一直沒有剪過。她總說:“因為我這滿頭青絲是父母給的!”
家有一口“團圓鍋”
孩子們都大了,各自成了家。但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就像這個家的太陽,每到古爾邦節和肉孜節,散落在各地的孩子們都會回來。這時候他們這個家是整個青河縣最熱鬧的,因為人多,阿比包·馬木特力專門買了一口直徑1米的大鐵鍋,并起名為“團圓鍋”。
每到節日前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都要用一天的時間購物,到了節日那天他們早早地就宰好了兩只羊燉在鍋里。他們說“孩子們今天都回來,以前家里生活困難,孩子們光有吃苦的嘴,沒有吃肉的胃,現在條件好了,吃羊肉還得挑瘦的吃呢。不管怎么樣,算是父母對兒女的補償吧?!?br/> 從前也是這口鍋,因為子女多,父母的碗經常是空的。王淑珍的親哥哥切布說:“當年,天天吃洋芋燉野菜,一煮一大鍋,吃起來那叫一個香啊1對我們這些收養來的孩子爸爸媽媽從來沒有虧待過,寧可讓自己親生兒女吃不上、唱不上,也讓我們填飽肚子。”
切布說,他是兩位老人操心最多的孩子。初中畢業后,整天在社會上游蕩,染上了一身壞毛病,最終走進了監獄。雖然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感到臉上無光,可他們沒有更多地責怪他,反而還不停地責怪自己對他關心不夠。面對高墻,切布無數次想起家里的那口“團圓鍋”。每隔一段時間,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就帶上切布愛吃的抓飯,坐400多公里的車去看他。爸爸鼓勵他“志在峰頂的人不會在半山腰停下,前面的路還長,靠別人的腿是到不了目的地的?!?br/> 如天的大愛,讓切布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刑滿釋放后,爸爸東跑西找為他解決了城鎮戶口,托人把他安排到水泥廠工作。那時,阿比包馬木特力的單位效益不好,在鄉武裝部工作的二兒子阿不里克木幫助牧民修建暖圈時被坍塌的墻砸死了,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緊接著,三兒子又患心臟病去世,兒媳還有了身孕接二連三的打擊讓老兩口痛不欲生。但當得知切布因水泥廠破產下崗時,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又東拼西湊給他買了一輛舊吉普車;讓他跑車維持生計。如今,切布的生意擴大了,他和妻子依托國道216線改道的機會,在路邊開起了旅社和飯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都說“一個腋下夾不了兩個西瓜”,可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管的卻不僅僅是那么多養子養女,還有在這口“團圓鍋”里吃“臨時飯”的。
2003年3月,哈薩克族姑娘古麗來青河縣尋找戀人,花光了盤纏卻沒有見到人影,正準備尋死的時候,碰見了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包S金不會埋沒在土中,幸福不會靜候在路邊,聰明不會長在小辮子上,也不會長在胡須里。想死很容易,但死得沒有價值就是一個不理解聰明二字的傻瓜!”在老兩口的勸說下,古麗跟著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回到了家里。幾天后,艾尼帕·阿力馬洪想方設法和古麗的家人取得了聯系,并將她送回了遠在石河子的家,臨別時古麗深情地叫了一聲“爸爸!媽媽!”后來,古麗成家了,不管多忙都會?;亍凹摇笨纯础?br/> 2008年7月,阿尕什敖包鄉的大齡孕婦江阿古麗急需住院分娩,可是家里根本沒錢住院。艾尼帕·阿力馬洪夫婦從別人閑聊中得到這個消息后,就把她接到了家里,說:“活著的馬沒有過不去的山丘,健在的人沒有走不過去的路。”夫婦倆很快給她湊足了1000元住院費。沒想到,江阿古麗臨盆時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夫婦倆又趕緊喚回所有吃“團圓鍋”飯長大的兒女,趕到醫院去驗血。結果小兒子的血型相配,當400CC的鮮血注入江阿古麗的血管時,江阿古麗的家人已是熱淚盈眶了。
如今,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可“團圓鍋”并沒有退居二線,每逢節日來臨,在麥西來甫歡樂的節奏中,“團圃鍋”在張開大口等待羊肉下鍋的同時,也向人們昭示著團結、和諧的力量。
責編 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