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被人們嗤之以鼻的“第三者”,而今代之以“小三”的昵稱,頗值得玩味。是時代進步,人們的寬容度提升了;還是大眾見怪不怪,才習以為常?我想個中緣由兼而有之。以致于當下更多的人,對“小三”們抱以默認,甚至露一掬同情。
關于“小三”現象,在我看來,這是中國特色之一的產物。我在出訪國外作婚戀問題考察時,曾問過西歐一位專家,除了真實的獲知洋人的愛情觀外,尚沒聞聽那里有何“小三”之說。在國外,倒是情人現象很普遍,性伴侶之事人們則心照不宣。
在很多人看上去很美的“小三”,究竟是一杯溫馨可口的奶茶,還是一盅難以咽下的苦酒?只有當事人自知。我只是想說,“小三”現象的出現,乃至成為一景,既有社會風尚的濡染,又有環(huán)境因素的誘發(fā),不可一概而論,有些“小三”的確活得光鮮,絕對比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要幸福N倍。可惜這只是“小三”之流中絕少的一部分。
在我所接觸的“小三”族里,外表光輝內心卻并不滋潤,不少人是有苦難言。當初的跟風趕潮趨時尚,當初的一往情深慷慨赴愛,當初的鬼使神差妖迷心竅,到頭來換來的是難與人言的苦衷。這其中的絕大多數者,歡愉與柔情是極為短暫的,短到稍縱即逝。事實上,“小三”們建立在肉體與孔方兄上的歡愉與柔情,恰如海市蜃樓,轉瞬即逝。
再說了,許多的“小三”有名沒份自是無奈萬分,即便有份也師出無名。還有的一旦“轉正”,便如緊鎖囚籠的金絲雀,那份獨守空房的寂寞如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因為“小四”也隨之而來了。因而擺在“小三”們面前的,永遠不是什么奶茶,而是一杯實實在在的苦酒。于是有人抑郁,有人惆悵,有人發(fā)瘋,有人鋌而走險,以殉情者的結局,讓悲劇的外衣蒙上冰冷的軀體。
所以,無論你遇到怎樣的達官貴人,巨賈富商;遇到怎樣的貌勝潘安,嬌如燕環(huán),你都不要存卒歲之想,去觸碰“小三”之雷區(qū),去做甘愿獻身于“小三”的角色。明擺著那不僅不是奶茶,而純粹就是苦酒,堪比毒藥!
我常想,“小三”問題如同許多問題一樣,出在“文化”上。試想,在一個將別人拋棄的垃圾當寶貝,在一個跟風趕潮而及時行樂近乎瘋狂,在一個本已蒼白如洗的文化氛圍里而茫然盲從,在一個把肉體和金錢奉若神明而不顧道義與廉恥等等情勢下,不出“小三”才怪。“小三”只是一種標簽,而深層次的問題還是媚俗文化的教唆,粗鄙文化的泛濫,基本文化教養(yǎng)缺失所致。但我的那些道貌岸然、虛情假意、行尸走肉、雞鳴狗盜且胸無點墨、故作高深的偽君子男同伴們,更是最大的禍根!恰恰他們中的很多人,因“小三”引火燒身,釀下一杯苦澀的酒獨自吞咽:唉,若知如今,何必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