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掌握家居布置6大技巧
好的家居布置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的愉悅,更能健怡身心、豐富居家情調。這里總結了六大家居飾品的布置技巧,讓你輕松掌握體驗布置家居的樂趣。
技巧1:對稱平衡合理擺放
要將一些家居飾品組合在一起,使它成為視覺焦點的一部分,對稱平衡感很重要。旁邊有大型家具時,排列的順序應該由高到低陳列,以避免視覺上出現不協調感。或是保持兩個飾品的重心一致,例如,將兩個樣式相同的燈具并列、兩個色澤花樣相同的抱枕并排,這樣不但能制造和諧的韻律感,還能給人祥和溫馨的感受。
另外,擺放飾品時前小后大層次分明能突出每個飾品的特色,在視覺上就會感覺很舒服。
技巧2:布置家居飾品要結合居家整體風格
先找出大致的風格與色調,依著這個統一基調來布置就不容易出錯。例如,簡約的家居設計,具有設計感的家居飾品就很適合整個空間的個性;如果是自然的鄉村風格,就以自然風的家居飾品為主。
技巧3:不必把家居飾品都擺出來
一般人在布置時,常常會想要每一樣都展示出來。但是擺放太多就失去了特色,這S8Thycr+7DAieDtJhC4JE6TYxtOJoDDj39q6sq1+n8Y=時,可先將家里的飾品分類,相同屬性的放在一起,不用急著全部表現出來。分類后,就可依季節或節慶來更換布置,改變不同的居家心情。
技巧4:從小的家居飾品入手
擺飾、抱枕、桌巾、小掛飾等中小型飾品是最容易上手的布置單品,布置入門者可以從這些先著手,再慢慢擴散到大型的家具陳設。小的家居飾品往往會成為視覺的焦點,更能體現主人的興趣和愛好。
技巧5:家居布藝是重點
每一個季節都有屬于不同顏色、圖案的家居布藝,無論是色彩炫麗的印花布、還是華麗的絲綢、浪漫的蕾絲,只需要換不同風格的家居布藝,就可以變換出不同的家居風格,比換家具更經濟、更容易完成。
家飾布藝的色系要統一使搭配更加和諧,增強居室的整體感。家居中硬的線條和冷色調,都可以用布藝來柔化。春天時,挑選清新的花朵圖案,春意盎然;夏天時,選擇清爽的水果或花草圖案;秋、冬天,則可換上毛絨絨的抱枕,溫暖過冬。
技巧6:花卉和綠色植物帶來生氣
要為居家帶進大自然的氣息,在家中擺一些花花草草是再簡單不過的方法,尤其是換季布置,花更是重要,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花,可以營造出截然不同的空間情趣。
食物千萬不要趁熱吃
“趁熱吃”一向是中國人待客的一句客套話,不過,這種禮節似乎應該改改了。近日,據臺灣癌癥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的一項報告指出,吃得過冷過熱都會有損腸道和身體機能,平時多吃和體溫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緩腸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壽。
從冒著熱氣的面條,到餡料熱乎的包子餃子,以及滾燙的火鍋,中國人的飲食一直離不開“熱”這個字。這是因為,亞洲人體質相對較弱,吃熱食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能量,幫助人們御寒保持體溫。相比之下,歐美等地的人體格更壯,平時吃得食物本身熱量更高,因此對食物溫度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他們的飲食結構中冷食較多。當然,中國人愛吃熱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食物的美味需要溫度來‘激發’,而中國人的味覺和嗅覺早已適應了這種被溫度激發出的香味,所以熱食成為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飲食習慣。”
盡管如此,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這是因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的,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過燙的食物溫度在70-80℃左右,像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復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
中醫也不主張飲食過熱。在消化道內,食物的消化過程適宜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過熱的食物會導致氣血過度活躍,胃腸道血管擴張,對腸胃產生刺激。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許多家長在給小寶寶喂飯時,都會吹至微溫后再喂,其實,這個溫度對成人來說同樣是最合適的。用嘴唇感覺有一點點溫,也不燙口,就是最適宜的。同樣,人們在飲水時也應該講究溫度。日常最好飲用溫水,水溫在18-45℃之間。過燙的水不僅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還會強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過50℃。如果實在怕冷,可以多吃些姜、胡椒、肉桂、辣椒等有“產熱”作用的食物,既不會損傷食道,還有額外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