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我與丈夫是大學同學,我們一起走過了太多的艱難,經(jīng)歷了太多的風雨。誰料丈夫在事業(yè)有成之后情移別戀,我一氣之下與他離了婚。后來在雙方親友的勸說下,加之他多次在我面前表示悔改,我原諒了他,答應與他復婚。但為了強化他的責任感,我在與他復婚時和他簽了一份合同,約定雙方如果第二次離婚,男方須給女方50萬元“分手費”。然而,復婚后一年多來,我倆常為家庭瑣事爭吵不斷。前不久的一天,丈夫心平氣和地對我說,他是個做了錯事的男人,在我面前感到很自卑,覺得永遠也抬不起頭,只能選擇逃離,希望我能成全他。我告訴他,要離婚可以,但合同約定的50萬元“分手費”一分也不能少。丈夫面露難色,說他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錢來。既然協(xié)商不成,就只好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判決定案了。請問:復婚合同里約定的“分手費”,能獲得法律的支持嗎?
薇薇解答:
婚姻家庭關系中,倫理、道德的元素太多,“法律之手”不宜過多干預。我國實行婚姻自由的原則,它既包括結婚的自由,也包括離婚的自由。靠法律的手段維系婚姻的穩(wěn)定并非婚姻立法的本意。婚姻能否維持,能否形成人們所期盼的幸福美滿的婚姻關系,關鍵取決于婚姻當事人雙方的合意。當婚姻關系的維持對當事人雙方或一方已失去其積極意義時,法律自然不應該強人所難——否則,人們何以擺脫痛苦的婚姻,婚姻自由又從何談起?正因為如此,合同法第2條第2款規(guī)定:“婚姻、收養(yǎng)、監(jiān)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xié)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顯然,婚姻契約不在合同法的調整范圍之內。用所謂的“分手費”來擔保婚姻的穩(wěn)定,是與法律相悖的。而婚姻法對所謂的婚姻契約之類的合同約定,也沒有作任何規(guī)定。因此,婚姻違約金即你提到的“分手費”在婚姻法中也是找不到法律依據(jù)的。既然以法律去調整行不通,用道德去規(guī)范自然成為了唯一的選擇。從你反映的情況看,你要求丈夫向你支付所謂的“分手費”于法無據(jù),得不到法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