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實踐中,常見如下現象:教師解題通常總勝過學生一籌,而用到的知識和方法又是師生所共知的,這使得學生總是埋怨自己為什么“知道”但“想不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通過長期的解題實踐和總結,頭腦中有一個組織良好的解題知識網絡,在適當的情形下便能靈活地應用.而有些學生平時不善于進行概括和總結,腦海中往往只儲存著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解題知識網絡的系統化程度不高,無法自覺、靈活地應用.
正是基于對解題回顧總結的重要性的認識,波利亞特地把“回顧”列為了解題的四個環節之一,并指出:“工作中最重要的那部分就是回去再看一下完整的解答.通過考察他的工作過程和最后的解答形式,他會發現要觀察認識的東西真是千變萬化,層出不窮.”[2]我們認為:波利亞解題表中的“回顧”也并不完全是常規解題中的“檢驗”,主要是有分析地領會所得的解法,它包含著把“問題及其解法”作為對象進行自覺反思的元認知意圖.波利亞指出,通過研究解題方法,可以看到數學的第二個側面,也就是看到“處于發現過程中的數學”.本文就解題后反思作一些初淺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