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良
如果撇開財富、地位,按說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根本不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著名作家林清玄就頗為認可這個說法,他說人與人的相差如同香水,只有5%。著名的法國香水其實95%都是水,只有5%的不同,這就是各家的秘方。人也是這樣,作為95%的東西其實是很像的,比較起來,差別就在關鍵的5%這“一點點”。道理很簡單,認知卻有差別,偉大與可笑之間也只差“一點點”。但有些人則稍有一點成就,便趾高氣揚起來。本事不大,總是自我感覺良好,那不是自信,而是盲目飄然,又常常忘記順時善待別人、逆境善待自己,就會經常感到委屈和不平了。
人其實是很幸運的,亞馬遜河中的蝌蚪繁殖,上億條黑壓壓地流動著,但在每一個河道口子,都有大量獵食者,往往存活的只有極少數;一只鹿在吃草時,每分鐘要抬頭數十次,在驚慌中生活,生怕被獵食。想想我們人類真是有福,吃喝玩樂樣樣都有。因此,走出低谷的人,要感到幸運;跋涉頂峰的人,要學會平衡。大多數人進高檔商場,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不是嘆惜自己錢太少,就是羨慕別人錢太多,心里略有不爽不平。寫過“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等美詞的李叔同,吃飯只需一點醬瓜腐乳之類便覺滿足。當年蘇格拉底在逛完雅典的市場之后說:“原來我不需要的東西這么多啊。”這是哲學家的“一點點”獨特眼光,但卻多么地與眾不同。還是那位蘇格拉底說:“我們的需要越少,我們越近似神。”凡是人,顯然都不可能成為神的。有的話也是人造的。但先生的話只是告訴我們,人一簡單,活得就不累,一復雜就痛苦。兒童往往簡單,大人常常復雜;少錢時簡單,闊綽了復雜。生活很簡單,人心很復雜,人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要從復雜中活出簡單!
做一個快樂灑脫的人,其實也只是比別人多了一點對人生的理解,多了一層對生活的熱愛。“我悶悶不樂,抱怨少了一雙鞋,直到有一天,見到有人少了兩只腳。”這一印度諺語告訴我們,人要滿足,從生活差的人那里學一點知足常樂,感到一點上蒼待我不薄。許多時候我們誠然要不把自己當回事,看到和感到動物甚至花草都有比人高明的生存智慧。但也別把自己的生活不當風景。我們如同在江邊湖畔散步,只看到對岸風光迷人,卻忽略了自己這邊也風景獨好,我們羨慕別人之時,或許自己也是別人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