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媽媽,其實我真的想更懂你!
慈母心

楊紫云 60歲
“是我的孩子們讓我知道還有母親節這樣一個節日!”說起母親節,楊阿姨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以前,她從來不知道母親節的存在,但她的兩個孩子從幾年前開始,每年都會給回去陪母親過節。“我也沒有什么要求,他們工作都忙,只要他們都快快樂樂的,心里有我這個媽媽,我也就覺得開心了。母親節我本來并沒有特別期待,回來一起吃頓飯,陪我聊聊天就已經很好了。”
孟姝 52歲
孟女士的女兒大學畢業后留在了上海工作,母女倆不能經常見面,但每年的母親節,女兒都會給媽媽一個驚喜,去年的母親節,孟女士意外地收到了女兒親筆寫的一封信,還有一張女兒工作時的照片。“雖然經常打電話,能聽到女兒的聲音,但當我打開女兒親筆寫的信,看到她的字,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都說家書抵萬金,在我看來,女兒的這封信,比任何禮物都讓我感動。”
李若馨 34歲
李若馨是一位年輕的媽媽,結婚之后就一直在想自己什么時候可以當媽媽,后來第一次見兒子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以前在心里面想像的媽媽的角色都不到位。現在因為工作忙,不能總是在兒子身邊照顧他,所以總是會覺得有些歉疚。
關于母親節,她說只要兒子能在那天說句母親節快樂我就很滿足了,一個小孩子不可能指望他還去買什么禮物。
寸草情
陳黎 32歲 白領
陳黎是在成都工作的外地人,身為一個男人,對母親的關懷并不是那么多。母親節對于他來說,也是一個一旦忙碌就不太能夠想的起來的節日。即使想起來,除了簡單的電話問候,也就別無其他。
雖然疏于表達愛意,但這個不浪漫的人,也曾做過讓媽媽感動的事。“有一年媽媽生日,我不能回家給她過生日,于是就訂了一束鮮花快遞回去,媽媽收到后給我打電話,電話那頭她的聲音很高興。”后來陳黎放假回家也看到那束鮮花被媽媽制作成了干花,雖然已經不那么鮮活,可是對于母親來說,這是最珍貴的禮物。
劉楓 34歲 部門主管
劉楓出生于70年代,對于她以及上一輩人,她們是缺少一些親熱地舉動的。“我很少對父母表達愛意,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直白地表達對父母的愛挺難的。”在劉楓的印象中,她似乎也沒有做過什么讓母親感動的事。“對于母親來說,可能她最開心的就是看到我過得好。”
每年的母親節劉楓和母親都沒有在意,但是今年劉楓決定做一個改變。“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議論要怎么給母親過節日,做為女兒,其實我對她們關心挺少得,總是忙著自己的工作。今年過節準備給母親做一頓飯,還有送她鮮花和一個擁抱,來感謝母親辛苦培養我成長。”
李哲明 27歲 銷售經理
李哲明的媽媽是他很敬重的人,雖然他媽媽是一個職業女性,但是她沒有因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是一個家庭事業兼顧的好母親。 過去他對媽媽的關心很少,他不知道媽媽心里重視什么,也不清楚媽媽需要什么,他說自己真的很弄清楚這些,然后做個聽話的兒子,懂媽媽的心,讓她欣慰。 不過他強調了一點:他早就想好了,以后的女朋友要按照媽媽的標準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