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喜歡狗,從不知道狗叫狗的時候就喜歡這種動物,當然了,僅僅局限于性格溫順的狗,也曾經有過跟一條大狼狗在無人的街道邂逅,被嚇得站在原地尿褲子的經歷,那是四歲的時候。即便如此,在自己成年獨居脫離了老媽的掌控之后,還是一直動著養狗的心思,后來也如愿以償地得到了一只薩摩耶。這只名叫熊貓的狗,就成了我生命中第一只且最后一只狗。
熊貓是一只被遺棄的狗,他的主人因為自己生活中的種種原因不要他了,所以他就變成了我的狗,當時覺得他很可憐。也暗自下決心,要一直帶著熊貓,只不過最終沒有實現。
熊貓聰明到可以擰開果粒橙的蓋子,然后把果粒掛滿沙發;他也知道我的床褥比他的干凈,于是趁我不在家把兩套床褥互換;他甚至會嫌我帶他出去的時間少,用撕爛我的熊仔表示抗議。于是我覺得自己也受傷了。換了新的床褥,再也不在家里放可以擰開然后導致液體四流的東西,把頭和身子分家的毛絨玩具統統扔掉,然后把他帶上了天臺。掛上鎖頭的那一霎那,我發現原來看別人的狗和養自己的狗完全是兩回事兒,而且是絲毫不沾邊的兩回事兒。
富貴說,這是報復;甲魚說,關籠子里;小戳說,快送回去。滿滿一客廳的人,都在為我出謀劃策,我卻突然覺得熊貓比我可憐多了,被主人拋棄,被我關在天臺,還被我朋友“算計”,可能他只是想跟我玩兒,從未想過要傷害我要我難過,卻被我施以重刑,一直在天臺慘叫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凌晨我上去的時候,嗓子都啞了,仍舊跑到我腳邊圍著我轉。熊貓啊熊貓,難道你不知道就是我親手把你關在了天臺嗎?
熊貓走了之后,我就不養狗了,只是看到街上有人牽著跟熊貓很像的狗,總是忍不住上去摸摸,但是從不打養狗的主意。不是狗不可愛,而是我沒有辦法滿足養狗的條件。
去年過年的時候,一個人留在了成都,同事們家里無人照顧的寵物就都搬到了我那個10平方米不到的小房間。書柜騰出一層來,給貓住;寫字臺下面的東西清理出來,給狗睡。早上起床先帶狗出去遛彎,或者說狗先帶我出去遛彎,回來要喝水,然后把狗先拴在客廳,把貓叫出來放風撒尿,再關到書柜里,狗才能進屋,因為我曾經有幸觀賞過貓狗大戰,我深信我那個家底經不起這種強度的戰爭。
過年時候住在我家的狗跟我是第一次見面,正趕上我感情波折,他很夠意思,把爪子搭在我因為抽泣而顫動的肩膀上,對于一個初次見面的人來說,可能都還做不到這一點。有天照顧完了貓狗突然想到了一句話,“打狗也要看主人”,意思很明確,我覺得用在養狗身上也很合適。養狗很像養孩子,我覺得沒有人會覺得養個孩子是用來玩玩兒的,但是太多人覺得養狗就是玩玩兒,小時候好玩兒,自己先玩兒著,長大了不好玩兒了,尋思著送給別人玩兒吧,于是就有熊貓這樣的狗,在張家待上半個月,在李家住個小半年,最后可能還是要再去陳家過暑假。真的不要把狗當狗來對待,因為狗拿你當朋友來對待,這樣的態度對狗來說是不公平的。
你要是打算養狗,請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心理準備,能不能承擔養狗的所有責任,如果只當成兒戲,那我勸你算了,養狗也要看主人,我就不是個好主人,如果你還不如我,那就收手吧。到現在都很想跟熊貓說聲對不起,可惜我也不知道他已經到了哪里。
如果打狗令是真的,我會舉起我們家所有能舉起且能產生威懾力的東西反對,因為狗的德行只不過是主人德行的影射,打狗是斷章取義的做法。我這里對狗一直用他而不用它的原因是,可能在狗的世界里,人也不用它來指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