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5日,“同桌的你——海峽兩岸校園歌曲演唱會”將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屆時,耳熟能詳的《外婆的澎湖灣》、《童年》、《蘭花草》、《光陰的故事》、《同桌的你》、《睡在上鋪的兄弟》等一系列海峽兩岸的經典校園歌曲將傾情唱響,把我們帶回那充滿憧憬和夢想的校園生活和純真質樸的青春時代。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的一天,一位名叫李雙澤的學子在一次西方歌曲演唱會上,摔碎美國的“可口可樂”瓶子,高呼:“唱我們自己的歌”,引發了臺灣學子創作歌曲的熱情,掀起了“校園歌曲運動”的序幕。由他譜曲、臺灣女詩人陳秀喜作詞的(美麗島)等一系列歌曲,以完全不同于流行歌曲的面貌出現,很快在校園中流行開來……同時,侯德建所創作的歌曲《龍的傳人》、《捉泥鰍》等,轟動了各大專院校,被看做是校園歌曲的代表作。接著,葉佳修創作了《流浪漢的獨白》、《鄉間的小路》、《小村的故事》等,亦在校園中廣泛傳唱。除此,吳楚楚、邱晨等,也是校園歌曲創作的代表。較有名的校園歌曲還有《好了歌》、《風,告訴我》、《外婆的澎湖灣》等。從1974年到1980年的頂峰期,臺灣產生了300多首校園歌曲,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羅大佑的《童年》和葉佳修的《外婆的澎湖灣》。
校園歌曲以“技巧趨于現代、精神走向中國”為創作原則,因而也被稱為“現代的民歌”。它從我國的民間歌曲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并將西方鄉村歌曲的音樂元素融會其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通俗歌謠體”體裁。音樂結構短小精悍,旋律簡潔樸實、清新爽朗,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時代感。它不論寫景物,寫風月還是寫愛情,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給人以美感,散發出淳樸的鄉土氣息,是臺灣青年學生求新、求變和熱愛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生動表現。
大陸校園歌曲的產生,最為直接、深遠的影響來自臺灣地區的校園歌曲。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園民謠》(1983-1993)的盒帶由大地唱片公司發行,從此校園歌曲有了自己的名字。制作人黃小茂寫道:“這盤專輯中的歌,都是曾經是校門里的人和已經走出校門的人自己寫的。每一首歌的后面,都有一個平凡美麗的小故事發生過,每一首歌都是他們自己的青春紀念。我有一種沖動,想告訴年輕的和已經不年輕的人們,生命無償,而年輕美麗,它生于年輕的生命以及那些年輕的心靈中,它是我的,希望它也是你的。”在這盒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高曉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上鋪的兄弟》,它們將校園歌曲推向了巔峰。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作為記錄著年輕人夢想與激情的音樂篇章,中國大陸的校園歌曲,以真誠與純潔為標志,給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留下了青春的證明與印跡。
當我們回首青春的時候,所有真實的、虛幻的、美麗的、迷惘的片段撲面而來,就像我們靜靜坐在窗前準備用一生去記憶的一道風景。而當它隨風而逝時。除了美麗,誰能清晰地記得它的每一種色彩,誰能把它講述得像那個瞬間一樣真實。校園歌曲只是人們有意識的給定的一個名字。其實校園歌曲的土壤永遠在那些心懷無限夢想的校園里。
9月5日的這場音樂會,邀請了臺灣著名歌星《外婆的澎湖灣》原唱者潘安邦、以《千年等一回》、《青青河邊草》、《彩云伴海鷗》而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星高勝美,大陸著名歌星《同桌的你》和《睡在上鋪的兄弟》的原唱老狼,已及廣受聽眾歡迎的女聲三重唱黑鴨子組合,為我們呈獻一場經典的校園歌曲演唱會,30年之后,也許我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早已模糊,塵封已久的往事也已不再提起,但校園在心靈的琴弦上是永遠鮮活的音符:曾經的舊單車,曾經同桌的你,曾經飛揚的夢想……當校園的鐘聲已化作往日的回憶,當純真與笑臉已成為發黃的照片,當青春的退想變成歲月的書簽,不變的只有《光陰的故事》,封存起你生命中永恒的印記。“同桌的你”——海峽兩岸校園歌曲演唱會,獻給遠去的青春腳步。
(來自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