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慶六十周年大閱兵
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式。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8000余名官兵,500余臺地面裝備和150余架飛機組成56個方陣,參加了閱兵式。國慶六十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閱兵式,也是中國國防建設現代化成就的集中展現。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強烈關注。多數海外媒體報道稱,國慶大閱兵上展示的武器裝備展現了中國在軍事領域的雄心。
2 中國海軍赴索馬里海域護航
盡管只是為民用船只通過索馬里沿海護航,盡管出動的艦艇只是驅逐艦,但這是中國海上力量自15世紀鄭和下西洋以來的首次海上大遠征,意義非同小可。海外評論一致認為,這不僅是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成就體現,標志著中國海上力量有決心,也有能力在遙遠的地方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截止2009年11月13日,中國海軍已先后派遣4批護航編隊共10艘艦船赴索馬里海域和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累計為1110艘船舶護航,其中包括312艘香港船舶和323艘外國船舶。
3 海軍人閱兵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國際性海上大閱兵。2009年4月23日14時20分至15時10分,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六十周年,人民海軍在青島舉行盛大海上閱兵式。全部為中國白行研制的25艘現代化艦艇和3l架海軍航空兵戰機接受了檢閱。來自14個同家的21艘艦艇也參加了閱兵式。
21世紀是海洋世紀,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不僅有漫長的海岸線需要防衛,更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利益仰仗海上力量的維護。因此,人民海軍的海上閱兵武得到了吲外的一致關注。英國《金融時報》的署名文章代表了西方媒體的主流觀點——“千百年來,中國一直向內看,現在,它把眼光投向海上。一支更強大的海軍,是中國日益融入全球經濟的幾乎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也帶有風險。但總體而言,這無疑是應該受到歡迎的。”
4 中國空軍建軍六十周年
2009年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北京沙河機場舉行空中表演及地面裝備展示,慶祝空軍建軍六十周年。“八一”飛行表演隊的4架殲10飛機進行了12個動作,6架殲-7GB飛機進行了15個動作的特技飛行表演,參加地面靜態展示的裝備以空軍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的裝備為主,具體包括:空警2000、空警-200、轟-6H、殲-11、殲-10、殲轟-7A、殲-8等。中國空中力量的崛起引起世界矚目。
5 中美南海對峙
2009年5月5日,據美國國防部稱,兩艘中國漁船5月1日在黃海海域與一艘美國海軍監測船發生“對峙”,這是兩個月里中美船艦發生的第五次類似“對峙”事件。隨后美國五角大樓一匿名官員承認,“無暇”號海軍監測船確實是在中國南海進行情報搜集工作。該船配備了專業聲納系統,包括拖曳式陣列聲納。美國海軍情報船的頻繁出現引起了南海局勢緊張,在國內也引起了強烈關注。
6 解放軍首次4大軍區聯合演習
今年8月至9月,來自沈陽、蘭州、濟南和廣州4個軍區的4個建制師參加了代號為“跨越2009”跨區基地實兵系列軍事演習,參演總兵力近5萬人。部隊機動采取空中民航運送、鐵路輸送、公路摩托化開進等方式展開,出動各種車輛和大型武器裝備6萬多臺(輛、部),機動總里程超過5萬公里,其中部隊最長單程機動行程達2400多公里。此外,空軍和陸軍航空兵部隊也出動部分兵力和多種機型參加了演習。同時組織4個軍區所屬4個建制師進行跨區基地訓練演習,在我軍歷史上尚屬首次。本次演習具有“軍地配合、立體輸送、陸空協同、全域作戰”的特色,由于其持續時間長、技術含量高、實戰色彩強,廣受關注。
7 “和平使命-2009”中俄反恐軍演
2009年7月22 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俄羅斯武裝力量投入兵力2500多人參加代號為“和平使命2009”聯合軍演。這是自2005年以來,中俄雙方舉行的第四次聯合軍事演習。“和平使命”聯合軍演已經成為“上合”組織威懾區域內“三股勢力”的有效手段,體現了區域內合作反恐的實質效果。作為組織核心的中俄兩國實兵合練,設置了聯合封控、機動殲敵、縱深圍剿等演練內容,凸顯中俄兩國不惜代價反恐的決心,因而具有現實的指向意義。
8 錢學森同志逝世
北京時間10月31日8時6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8歲。
1934年錢學森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后,長期擔任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得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9 中國第四代戰機很快將首飛
中國空軍建軍六十周年前夕,空軍副司令員何為裝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訪問時披露,中國正緊鑼密鼓地研制第四代戰機,“可能很快要進行首飛,首飛又很快就進行試飛,很快就裝備部隊。根據現在的情況,四代戰機要裝備部隊可能還需八到十年。
10 “大飛機”樣機將在年底亮相,載重量將達200噸
中航飛機公司總經理胡曉峰對媒體透露,中國200噸級空軍軍用大飛機正在加緊生產制造,各項性能也處在緊張的調試階段,預計具體的實物飛機將在今年年底亮相。新飛機從研發到生產制造全部由中航工業西飛公司獨立完成,它將是中國最大的軍用大飛機,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機空客A-380的有效載荷還要多出50噸。有關人士指出,一旦批量擁有有效載荷200噸的大飛機,將是中國軍隊投送能力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也標志著中國空軍開始向大國空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