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法潛艇大西洋相撞
2009年2月16日,英國《太陽報》的報道稱,英國皇家海軍“前衛”號核潛艇和法國海軍“凱旋”號核潛艇2月3日或4日在大西洋中部相撞,但兩艘核潛艇的核裝置所在部分未受損。“前衛”號核潛艇現在已被拖往蘇格蘭的法斯萊恩基地進行修理,船體上有明顯的傷痕。“凱旋”號核潛艇返回了布雷斯特,它的聲納罩遭到了重創。相撞前,兩艘核潛艇當時都處于下潛狀態,執行著各自的任務。
2 以色列對加沙發動地面進攻
2008年12月27日,為報復哈馬斯,以色列大規模空襲哈馬斯目標。2009年1月4日,以發動地面進攻,致1206死。17日,以宣布18日8時起單方面停火,哈馬斯稱將繼續抵抗直到以撒出加沙。以軍從上月27日開始在加沙地帶采取“鑄鉛行動”,截至目前已造成120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300多人受傷,死難者中有410名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以方宣稱,此次行動的目標是迫使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停止向以境內發射火箭彈,并防止武器從埃及通過地下隧道走私到加沙地帶。
3 朝鮮發射人造衛星
北京時間4月5日10時30分,朝鮮發射了一枚人造衛星,美稱鞔發射的是導彈,并在事前揚言將使用導彈防御系統攔截。火箭殘骸最終落入太平洋,朝鮮宣稱成功發射并在首都平壤舉行盛大慶祝活動,但多國專家稱發射失敗。朝鮮隨后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揚言重啟核項目。半島無核化進程遭遇空前挫折。
4 美軍進攻塔利班
7月2日凌晨,4000名飆悍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從空中和地面撲向阿富汗南部塔利班據守的地區。進軍代號“利劍行動”,這是奧巴馬上任后的第一個阿富汗大動作。美國軍方稱部隊的使命是要掃清激進份子,在8月20號的阿富汗總統大選之前保障安全局勢。“利劍行動”是奧巴馬總統改變了阿富汗戰略之后規模最大、行動最快的軍事行動。
5 菲律賓領海基線法案引發南海緊張局勢
2009年1月28日,菲律賓參議院通過了2699號法案,即“制定菲律賓領海基線的法案”,該法案將中國所有的南沙群島和黃巖島劃為菲律賓所屬島嶼。此舉引起中國方面的強烈抗議,并導致南海局勢一度緊張。
6 F-22采購數量慘遭削減
華盛頓時間10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2010財政年度國防預算案,總額為6800億美元。預算案放棄了斥資20億美元購買國防部已經明確表示不需要的F-22戰斗機,并停止包括“未來作戰系統”在內的大幅超過預算的項目。但美國正在加快用于應對當前挑戰和威脅的武器研發項目,如聯合攻擊戰斗機、瀕海戰斗艦和更多用于前線作戰的直升機。
7 紅場閱兵式重現重裝備
2009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64周年閱兵式。今年的勝利日閱兵將出動110輛武器裝備、70架直升機和飛機,9000名士兵參加。人數上比去年多出1000人。閱兵隊伍中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和各軍兵種方陣的隊伍擴大至蘇聯時期的規模,形成大型的閱兵方陣。據俄羅斯國防部宣稱,這次閱兵是2010年紀念衛國戰爭65周年即將舉行的盛大閱兵式的彩排。是餓羅斯獨立過去20年以后,在紅場上首次展示重型裝備。這次閱兵式并沒有往年歷次閱兵的歷史部分,而是直接開始了俄羅斯現代武裝力量的展示,耐人尋味。
8 朝鮮和韓國海軍在其西海岸交火
韓國KBS電視臺網站稱,朝鮮一艘警備艇跨過北方界限(NLL)進入韓國海域,韓國海軍艦艇隨即向其開火警告。韓官員表示:“但朝鮮警備艇繼續南下,我方隨即進行了擊破射擊,朝方對此也進行了回應射擊。”在11月10日2分鐘的交火中,韓國4艘巡邏艇向朝鮮巡邏艇發射了大約4700~20毫米艦炮和250發40毫米艦炮,總共接近5000發,使朝鮮巡邏艇損毀嚴重,而朝鮮巡邏艇只向韓國艦艇發射了50發子彈,其中15發擊中目標。這次交火使朝鮮半島政治空氣驟然緊張。朝韓關系蒙上新的陰影。
9 太平洋年度最大規模聯合軍演
2009年11月17日,美日海軍在太平洋進行代號ANNUALEX 2lG大規模海上軍演。雙方均派出主力戰艦參加演習。ANNUALEX 21G軍演是美日最大的年度聯合軍事演習。日本海上自衛隊令年派出包括最新型“日向”號準航母在內的多艘戰艦參加演習。美軍則出動了長駐東亞的CVN-73“喬治一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及LHD2兩棲打擊群參加演習。美日兩軍海上精銳幾乎是傾其出動。
10 簡氏盤點全球軍力,中國位列第四
2009年9月13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公布2009年世界最新軍力排名,前5位分別是: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英國。《簡氏》認為,中國之所以位居第4,是因為20世紀90年代的海灣灣戰爭后,中國逐步引進很多先進軍事技術,現已取得不少成果。中國太空技術和導彈技術領先歐洲,軍隊又加緊進行信息化建設,核導彈技術具有一定實力。不過,中國的基礎工業薄弱,工藝加工技術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