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39歲那年。接連三個月沒來月經,來經后又變得很不正常;有時短則21天,有時長達兩個月。接著,開始晚上盜汗,起初還不厲害,一年后竟連被單也被汗濕了,熱得她常掀被褥,之后卻又冷得發抖。此外,注意力也難以集中,以前略看一下就懂的業務雜志,現在讀幾遍都不知講什么。過去她脾氣很好,如今卻變得一觸即發——連兒子把作業本忘在學校這樣的小事也惹得她火冒三丈。她說:“我簡直像被丟在滑行鐵道上,身不由己了。”直到看過一名有經驗的醫生,丹丹才明白自己進入了“準停經期”。
一名婦女要連續12個月不來月經才算最后停經,在此之前有一段稱為“準停經期”的不穩定時期3-8年不等,因人而異;雖然一項調查認為婦女停經的平均年齡是47歲,但少數人不到40歲月經就不正常了。此時期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導致婦女出現經期紊亂、潮熱、胸部觸痛、失眠、喜怒無常、煩躁等癥狀。過去,由于對“準停經期”研究不夠,不但許多婦女不懂得自己要經歷這段時期,因缺乏心理準備而惶恐不安,就連一些醫生在接待患者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例如,琳43歲時突然睡眠不好,時常無故憂傷,連找三位專家都不能給個明確解釋,各種身體癥狀加上心情緊張,攪得她感覺自己都要崩潰了。
事實說明:婦女只有明白此階段自己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才能得到寬慰,從而過好最后的約三分之一的人生。令人欣慰的是:近10年來,國內外醫學界通過大量調查研究。如美國新英格蘭保健研究所剛剛完成對3000名中年婦女的長達4年的追蹤調查已基本揭示了它的奧秘:
雌性激素和孕激素主要是由儲存在卵巢里卵子周圍的細胞產生的。當人過中年,卵巢活動衰退,不再按月排出卵子和分泌大量的性激素時,“準停經期”也就開始了。
這種變化帶來的后果之一是經血不規則:一些人經期延長、流血很多;另一些人經期縮短、流血很少;不少人甚至一、兩個月不來月經。醫生們原來認為經血不規則是雌性激素減少所致,現在發現孕激素的減少也起一定作用。
雖然經期改變是“準停經期”的正常現象,但有時也可能使一名婦女原來所患的病癥加重,或者揭示出某種潛在的疾病。例如,如果一位婦女流血難止,可能患有貧血癥:如果流血多經期又來得密,很可能有更嚴重的問題:如息肉、纖維瘤、癌等。因此,倘若你中年以后經期突然變得不穩定或子宮無緣無故流血的話,要及時去看醫生:血液化驗能測量你體內的性激素水平,幫助你確定本人是否已進入“準停經期”;超聲波檢查、以及必要時的活組織(即切片)檢查能對腫瘤和其它異常病變作出早期鑒別。
經期不穩定是“準停經期”的最顯著的癥狀,但并不是最令婦女煩惱的,體內激素的波動常常造成她們在經期才有的最惱人的癥狀——潮熱。據估計80-85%的婦女在“準停經期”都出現潮熱——通常發生在來經前和“漏經”(即月經應來卻未來)的時候。一位婦女描述這種感覺如同“突然有一團熱氣從胸部向全身擴散,頭頂就像燒了一個火爐。”伴隨潮熱。一些人還出現焦慮、抑郁,感到耳鳴、刺痛、頭暈,另一些人則自訴不辨方向和注意力難以集中。一位45歲的患者說:“好像我的身體被別的什么人接管了……”
對這個不可避免的生理騷動期,首先是做好心理準備,曾有專家說得好: “知識就是力量——你了解得越多,恐懼就越少。”“發揮重大影響的不是你停經時做了什么,而是你在之前做了什么。”其次,是了解在癥狀嚴重時,哪些藥物可以提供幫助。低劑量口服避孕片已證明對某些婦女有效:40歲經血變得不規則,出現潮熱和頭暈,服避孕藥片后這些癥狀都消失了:另一個可供選擇的辦法是用一些激素代用品,以補充體內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分泌的減少。這種療法使不少婦女受益,不過,它也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因此,有乳癌家庭病史的人要謹慎。
研究者們還在探索能幫助婦女順利度過這段時期的更自然的療法。一些報道說:維生素E、豆制品和中藥當歸能減輕許多婦女的潮熱感;膠質體有助恢復子宮組織的潤濕度;加強體育鍛煉也很起作用,美國某專家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喜歡運動的婦女比不愛活動的婦女產生潮熱的比例低一半。
雖然至今尚未找到安然度過“準停經期”的萬全之策,但保健專家們都強調進入此階段的婦女要做到下面兩點:1、定期找醫生做檢查。2、抽煙者應戒煙。因為它不僅引發多種疾病,還會把正常停經時間提前兩年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