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單純提供園區、政策的產業園模式,轉而提供包括IT架構、服務在內的全方位服務和支持,無錫國家軟件園走出了無錫,com特色的軟件園發展路線。
“金牛座”、“射手座”……這并不是在藝術工廠,而是坐落在無錫(國家)軟件園(以下簡稱無錫軟件園)iPark辦公樓的名字。2007年7月3日成立的iPark,在今年7月28日又與IBM合作,投運“盤古天地軟件服務創新孵化平臺”一一從監管到服務,無錫市政府和iPark創出了軟件外包和企業孵化的新模式。
此次正式投運的“盤古天地軟件服務創新孵化平臺”(以下簡稱盤古平臺),就是由無錫軟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IBM中國研究院作為技術支撐,為軟件企業提供開放式的軟件信息孵化服務。
摒棄單純的提供園區、建造樓宇、政策監管的簡單園區模式,無錫iPark無疑是政府部門支持下“服務經濟”的代表。在iPark,入駐園區的軟件外包企業、自主創新企業,除了可以應用IBM的技術平臺、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也可以使用公共的服務來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發時間。除此之外,這些人駐園區的中小企業也可以借助IBM云計算的基礎建構管理能力降低整體成本。
“我們鎖定5萬家面包、糕點門店,向他們提供烘焙行業的saaS服務,一天收費6塊錢,這樣一年下來,我們希望達到的營收是1億元。”記者采訪到的園區企業之一,無錫德立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立軟件)這樣描述了他們目前的盈利模式。德立軟件告訴記者,其實在開始,是“政府找的他們”,而不是“他們找的政府”——無錫軟件園和盤古平臺很大程度上就是面向創新型的、可待孵化、代表行業的代表企業的中小型企業,軟件園提供的技術平臺和服務,也極大的縮短了這些企業“孵化”的時間,僅僅一個半月,德立軟件就成功完成了其烘焙管理系統。同時,依托園區和IBM提供的技術平臺,也增加了他們產品的認可度。
除德立軟件外,永中科技、六月智能、清風信息、長潤興業、智元信息、冰楓信息、悠秀信息、旅繪程網絡等21家企業也與園區簽署孵化協議,目前,已有5家企業孵化項目成功上線運營。除無錫本地企業外,海輝、浪潮、中軟國際等軟件廠商也入駐了iPark。
在軟件園的管理運作方面,iPark也嘗試用公司運作的方式參與園區內ISV及自主創新企業的成長。目前,已經有5家企業與軟件園簽約,深度孵化,軟件園對初創、資金不足的部分企業也采取了利潤分紅、入股等形式,逐步采取公司化的方式運作平臺。
除了服務于入駐軟件園的企業、江蘇本地企業之外,軟件園還可以通過網絡服務的形式服務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客戶。
作為iPark的技術和平臺服務提供商,IBM也在盤古平臺項目中開創了提供服務的新模式,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李實恭就提到了三個“全球第一”:“第一個第一,是IBM的研究人員走出實驗室和合作伙伴無錫軟件園跟無錫很多家的軟件廠商一起來把創新的活動從開始做到能夠進入市場;第二個第一,是除了以技術為支撐以外,我們同時把商業模式、如何能夠成為長期可支撐運營的方式和技術結合起來,來相互幫助,除了服務,也將‘服務經濟’的思想與客戶共享;第三個第一,我們很明確的看到這不只是單點的突破,我們在針對軟件運營廠商的開發工作,到我們整個平臺本身的運營,在無錫iParK本身的工作,到我們服務最終的對象,使他們都能夠可以得到最佳、最經濟的服務。”記者看到,與IBM在無錫的云計算中心側重Iaas不同,無錫軟件園的軟件和平臺服務更傾向于服務的上層,PaaS和SaaS。
2009年上半年,無錫軟件園服務外包簽約總額達到了7.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7%,無錫新區的軟件產業產值達到了135億元,同比增長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