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軌電車成為香港的心律
有軌電車是香港的一個標記,自從1904年第一輛有軌電車在港島出現,每天早上6時起,“叮叮當當”的電車聲就開始進入港人生活。100多年來,港人已聽慣了這樣的叮當聲,由東而西,由西而東,非但不覺得煩躁,反而覺得好聽,并漸漸地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為這個城市的心律。
最早問世的有軌電車是單層的,到1912年改成雙層設計,此時電車上層是無頂的,半開篷式的;而1930年投入服務的全密封式設計,一直沿用至今。
有軌電車的出現緣于港島北部的迅速發展。香港開埠以后,馬車、人力車乃至轎子這些傳統代步工具無法應付,當時的立法局在1881年6月申辦開設電車交通。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是由堅尼地城通往石塘咀,主要是為方便有錢人去有“塘西風月”之稱的紅燈區石塘咀(梅艷芳出演的《胭脂扣》就以此為背景)。今日,香港有軌電車已從島北的筲箕灣到最南端的堅尼地城,貫通整個港島南北,另有支線來往跑馬地(想來當年也是為方便市民觀看跑馬),全長達30公里,每日平均載客23萬,共有電車163輛。香港有軌電車走的是平民路線,票價自1990年的1元到1998年改為2元,至今已有11年未加價。
盡管現今香港交通多元,地鐵、巴士、小巴都十分便捷,但廣大市民還是十分鐘情“叮叮當當”的有軌電車,除了因為價格便宜,更因為其站與站之間相距很近,哪怕不慎乘過頭往回走也沒幾步。有軌電車是親民的,盛載著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電車在香港不僅作為交通工具,更可作為一項有特色的消遣節目,港人俗稱“游車河”。電車緩緩行走,車窗外展示的城市風景,從繁忙的中環鬧區到西環上環充滿南國民俗的橫街窄巷,你似置身在活化的教科書內。
特別在涼風習習的晚上,車廂空敞,挑上層靠窗的座位,借著叮叮當當的電車鈴聲,穿行在都市的華燈流彩之中,真有種浪跡天下之感,這是情侶們和訪港游客們最喜歡的休閑節目。
張愛玲對香港電車是印象深刻的:“……長年住在鬧市里的人大約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離不了一些什么。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條紋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條子便是行駛著的電車——平行的,勻凈的……”乘電車“游車河”的感覺,在張愛玲的《色·戒》中,有著生動細膩的描寫:“……樓上乘客稀少,車身搖搖晃晃在寬闊的街心走,窗外黑暗中霓虹燈的廣告,像酒后的涼風一樣醉人……”這樣的感覺,今天你登上香港電車,仍是一樣的。
香港電車公司轉換新東家
2009年初,有逾105年歷史的香港電車公司宣布,其母公司九龍倉將50%股權售予法國威立雅交通公司Veolia Transportation。新電車公司甫成立,即建議于中環新海濱建新線路,將往來中環天星碼頭及灣仔會展中心成循環線,而電車外形設計仍保持1930年代起沿用至今的復古樣式。這條新增的有軌電車路,既可欣賞維多利亞港景色,又可當交通工具,必受市民和游客歡迎。
威立雅為全球500強之一,在全球28個國家有業務往來。威立雅在2008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已在亞洲分別投得3個交通業務的營運權,其中包括在我國南京開展巴士業務,擁有約2000輛巴士;此外在韓國首爾和印度孟買營運鐵路,預計亞洲的這3個項目每年令威立雅有1億歐元收益。
香港電車公司母公司九龍倉在2年前就與之洽談,九龍倉運輸投資董事易志明表示,此次出售股權并非因財務困難,而是看中對方經驗豐富。威立雅以50%股權入主后,會為香港有軌電車服務引入新的技術和培訓系統。威立雅行政總裁杜培洛承諾,不會更改電車的外形,現時也不會加價、裁員或減薪。
廣告令電車業頗多受惠
雖然香港電車11年未加價,而且在百業騰貴的大前提下,電車收入并未因此削減,主要原因就是受惠車身的廣告收入。車身賣廣告可以講是香港街頭特色之一。如果單以車票收入來計,1997—2006年,香港電車的收入平均每年僅得200萬元,但至2007年引入車身廣告后,年收入急升至1000萬,2008年來自廣告的收入為5000萬。自從2008年10月電車實施新的行車時間表后,車流量有所增加,僅今年3月的乘客量就已達24萬。
在時時講求速度的今天,電車卻行著與潮流不一致的節拍,將城市風景慢鏡頭式地呈現在車窗外。電車的可愛,就在其緩慢,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時光過得真快,而電車,行走得很慢。
小鏈接:
香港有軌電車年表
1904年,第一代電車面世,為單層,頭等車費1角,三等5分。
1912年,引進10輛雙層半開蓬式電車。
1930年,雙層上層密封式電車問世,這樣的設計沿用至今。
1965年,引入單層拖車作為頭等車廂,但不獲好評,1982年廢除。
1972年,電車取消等級制,劃一收費為1.2元。
1982年,首個投幣箱引入車隊,售票員被淘汰。
1998年,車費加至2元至今
2000年,最新一代電車問世,車身為鋁合金材料,外觀仍為懷舊傳統式。
2009年4月,香港電車一半股份售予法資威立雅集團。
信息窗
長三角16城市舉辦《天山白玉精品展》
日前,長三角16+N城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聯合體第一屆年會,在上海虹橋賓館正式舉行。與此同時,規模最大的長三角16城市“天山白玉精品展”亦在長房國際廣場(原天山商廈)拉開帷幕。
“天山白玉精品展”展出“長三角16城市”數十位工藝美術大師提供約百件白玉藝術精品,這是迄今為止參加人數最多、參展作品最精、最專業化的白玉展。據活動總策劃上海滬港名佳藝術品發展有限公司介紹,展覽期間,還將舉行“中華玉文化”免費講座、玉雕大師與觀眾互動見面會、免費請專家權威對觀眾收藏的玉器進行鑒定和評估等活動。展覽活動將于10月25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