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向題。
關山月 南朝梁 王褒
關山夜月明,
秋色照孤城。
影虧同漢陣。
輪滿逐胡兵。
天寒光轉白,
風多暈欲生。
寄言亭上吏,
游客解雞鳴。
注:①南朝梁末期,梁朝與西魏戰事不斷,本詩當作于此時。②胡兵:指西魏軍事。③亭上吏:指征夫。④雞鳴:《詩經》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此取“風雨如晦”之意。
閱讀訓練
(1)本詩前部分緊扣“月”字下筆,通過寫月來寫戰事,請分別從表現手法和詩句內容的角度對前四句詩作簡要賞析。
(2)結合第七、八句詩,賞析本詩的主旨。
(3)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①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_______,_______。(杜甫《兵車行》)
②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③_______,_______。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司馬遷《屈原列傳》)
參考答案
(1)開首二句用渲染和襯托的手法,描寫了秋夜蕭索,月光如水,而關山茫茫,孤城瑟瑟,渲染了悲冷凄愴的環境氛圍,為下旬寫戰局危殆作鋪墊。三、四句運用象征(或答“比喻”)手法,暗示“漢陣”的氣勢和結局與月影一同衰殘,“胡兵”則同月輪一樣盛滿,敵勝我敗局勢已定,而士兵仍得長期戍守,面臨死亡的威脅。塑造了失敗和悲傷的氛圍。
(2)結尾以游客“寄言”收束全文,說明不但征夫心中充滿著厭戰失敗的情緒,即使匆匆過路的游客也能看出國家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綜觀全詩,全篇浸染和昭示著國運衰微,邊關難守,戰事無盡的憂患情緒和不祥征兆。字里行間透出一股國家敗亡的悲涼。
(3)①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千云霄
②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③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
編輯 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