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省文昌市旅游資源豐富,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目前文昌市旅游產業仍面臨資金缺乏、金融服務滯后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大金融對旅游經濟發展的支持。本文分析了文昌市發展旅游產業的有利資源條件以及阻礙金融支持旅游經濟的因素,提出了金融支持文昌市旅游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旅游經濟;金融支持;策略選擇
中圖分類號:F12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12-0086-03
目前,海南省正在加緊“國際旅游島”建設。文昌市擁有獨特的濱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豐富,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在航天發射中心、東環鐵路建成后,與文昌銅鼓嶺、東郊椰林、高隆灣、馮家灣等現有旅游資源有機融合起來,有望推動文昌市旅游業有跨越式發展,成為海南省繼三亞、瓊海之后的又一國際旅游熱點。旅游產業已逐步成為文昌市的重要產業,并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但目前文昌市旅游產業存在資金缺乏等重要問題,迫切需要加大金融對旅游業的支持,以推動文昌旅游經濟走上科學、健康的良性發展道路。
一、海南省文昌市發展旅游產業的有利資源條件
(一)地理優勢
文昌市距離省會城市海口僅63公里,到美蘭國際機場僅40公里,交通便捷。東環鐵路建成后,從海口坐火車到文昌只需17分鐘,意味著文昌市融入到了省會城市半小時經濟和生活圈,使文昌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
(二)環境優勢
文昌市三面環海,是海南省海岸線最長的市縣。207公里長的海岸線有十多處海灣,陽光、沙灘、綠色、空氣、海水現代旅游五要素齊備,海防林帶長,森林覆蓋面大,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四季如春,生態環境良好。
(三)椰鄉優勢
文昌市椰樹種植面積占海南省的43%,椰林貫穿全境,形成了具有椰風海韻特色的海濱風光、椰鄉文化和椰鄉風情,在全國旅游度假產品中獨一無二。
(四)人文景觀優勢
文昌市集熱帶風光、文化古跡、民俗風情、傳統藝術于一體,如宋氏祖居、張云逸紀念館、孔廟等一大批人文景點。同時,文昌市還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椰子之鄉、排球之鄉、國母之鄉、將軍之鄉等“六鄉”美譽。
(五)航天發射基地優勢
航天發射基地建成后,對文昌市的經濟、文化建設將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借鑒以往發射場的建設經驗,文昌市可以建成一個現代化航天城,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游勝地,隨著以航天主題公園項目為龍頭的旅游開發,文昌市旅游開發建設將出現新一輪熱潮。
二、金融支持海南省文昌市旅游經濟現狀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旅游資源開發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文昌市旅游開發力度也不斷加大。2007年,文昌市共接待游客總人數143.18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7.5億元,占GDP的比重達10.3%。
2008年全年接待游客165.04萬人次,旅游收人8.4億元,占GDP的比重達10.27%。但目前金融支持文昌市旅游經濟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金融對旅游經濟的投入不足
轄內金融機構在密切關注旅游產業并尋求積極介入時機,但是,由于旅游產業投入存在較大風險,縣域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批權逐年上收,造成支持力度受到較大制約。全市金融機構沒有一家直接向旅游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與文昌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不相協調。
(二)金融服務相對滯后
相對發達地區而言,轄內金融機構存取款、結算、匯兌業務仍然較為滯后。目前,轄內31個國有商業銀行營業網點中,約一半(15個)集中于城區,旅游景區僅有5個營業網點,使得游客存取款不方便。另外,信用卡、銀聯卡只能在旅游景點、文化演出場所刷卡消費,而購買文化紀念品、觀看民俗文藝表演等環節的消費,銀行卡的使用尚未得到推廣,基本上只能使用現金消費。
(三)旅游保險業務尚未開展
根據旅游地區的特征,保險公司可開辦進入景區游客意外險、旅游場所公眾責任險等險種,并簡化手續,實行限時理賠。但目前文昌市的7家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僅開展人身意外險、交通意外險等傳統險種,旅游保險業務尚未開展。
三、阻礙金融支持旅游經濟的因素分析
(一)旅游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景區形象受損
一是旅游市場經營不善,自身積累能力和發展條件較差,制約了旅游開發企業的融資能力。文昌市早期開發的旅游景點多數已老化,由于開發層次較低,旅游資源優勢沒有很好地轉化為旅游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如東郊椰林景區,由于資金缺口較大,近幾年的景點開發受到極大制約,特有的文化吸引力和現實的旅游資源都未能形成產業優勢。二是旅游景區形象受損,旅游企業信譽不高。目前,文昌市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存在缺陷,出現了采挖海底珊瑚礁、海岸線景觀被破壞、海產資源受毀壞等現象,部分景區(如東郊椰林)存在濱海景觀特色受損、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而且,部分旅游景區一度出現服務質量差等問題,導致聲譽不佳,使得旅行社推薦、組織游客到文昌市旅游的意愿不強、力度不夠。
(二)旅游資源綜合開發態勢限制金融服務及產品創新
一是旅游業缺乏統一的長遠規劃。突出表現在旅游定位不明確,在整合本地旅游資源方面沒有實質性的創新和突破,各旅游景點、各旅游特色資源之間也各自為戰,未形成整體合力。另外,旅游行程停留在“一日游”的低水平階段,旅游經濟還局限于觀光經濟,復合型的旅游開發思路不夠清晰,吃、住、行、游、購、娛協調發展的布局有待形成。二是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綜合服務水平較差。當前文昌市景區景點普遍存在硬件條件差、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大規模、上檔次的酒店、娛樂場所太少,服務游客的觀念意識不強,導致服務水平不高、旅游規模小、游客滯留時間短、旅游消費低,也限制了金融業的服務能力提高以及服務產品創新。
(三)旅游業開發建設投資規模大、風險高、回收期長
旅游項目開發中景點類的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資金量較大,需要宣傳導入和市場培育的年限較長。如新規劃的銅鼓嶺、高隆灣等景區建設等項目的投入資金都在數十億元以上,從項目開工到盈利,估計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同時,由于旅游產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長期穩定的盈利缺少可靠的保證,這與信貸資金追逐高利潤并保證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特點不相符,在目前商業銀行嚴格的信貸政策下難以得到資金支持。
(四)旅游企業主體資格、抵押等問題制約金融支持
一是多數旅游景區歸屬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不符合貸款條件。如宋氏祖居是旅游局下設的事業單位,不具備承貸主體資格,因此無法取得銀行貸款,難以滿足景點開發和改造所需的大量資金。二是大多旅游企業難以落實有效的抵押、擔保手續。多數景區景點資源屬于國家財產,不能用于貸款抵押,部分旅游景點償還貸款的來源僅靠門票收入,而以門票收費權作質押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障礙。如景區的維護和管理人員收入大都依靠門票收入,一旦投資出現風險,不僅銀行貸款難以收回,而且景點維護及管理人員工資將難以保證,可能造成勞動保障等糾紛。同時,一些項目投入資金較大,項目單位在申請貸款時很難找到價值充分又能長期保值的抵押物,一般企業也無相應的信用擔保能力,或不愿為此提供長期擔保。因此,金融機構普遍采取謹慎態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金融對旅游經濟的支持。三是政府財政支出有限,不能提供有效的財政貼息等政策扶持和擔保。2008年,文昌市地方財政收入僅為5.57億元,財政收支較為緊張,加上目前旅游企業在盈利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的能力體現不足,給地方政府帶來的稅收有限,所以政府在給予產業發展優惠政策、提供貸款擔保等方面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四、實現金融支持海南省文昌市旅游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發展文昌市旅游業的總體思路
文昌市發展旅游業必須明確在海南省旅游發展新格局中所處的戰略位置,做好產業長遠規劃和總體布局,形成主題突出的對外旅游品牌。一是重點抓好旅游景區的升級、度假產品的開發和紀念品的挖掘生產,重點支持濱海和人文景區的宣傳和開發,突出本地資源優勢,提升景區文化品位。根據海南省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文昌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是“集椰鄉景觀體驗、濱海觀光居住、航天主題游覽為一體的度假休閑旅游區”。二是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對旅游行業服務質量的監督管理,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引導旅游企業維護聲譽,加大對旅行社的讓利推介力度,著力提高國際國內知名度、美譽度。同時,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素質和服務質量,努力推進旅游方式由觀光旅游為主向休閑度假為主轉變,旅游產品由低檔次消費向中高檔次消費轉變,旅游開發由不注重規劃的低水平開發向嚴格規劃的高水準開發轉變。[1]三是注意保護旅游資源,提升旅游企業形象。嚴厲處罰污染景區環境,破壞旅游景點治安、生態環境的行為,積極組織開展針對各省市、各旅行社的宣傳營銷活動,維護優良的旅游企業形象。同時,以大旅游、大產業的理念謀求市場開發,強化行業經營管理,規范經營行為,切實增強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二)實施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
一是政府部門切實加強導向性規劃、對外宣傳促銷和旅游商品開發,以政府財政性投入解決旅游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資金。同時,通過對旅游項目選題、策劃、包裝和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破壟斷,允許和鼓勵以項目融資、經營權轉讓等形式,吸引民間資金和外來資金投入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領域的開發建設,拓寬旅游業直接融資渠道。二是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離的改革步伐,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以資本和品牌為紐帶,整合旅游資源,實行產權多元化,鼓勵旅游企業通過資本運營等方式,向集團化、網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加快培育發展若干家有一定實力的旅游骨干企業,改善旅游企業“小、散、弱”等問題。同時,積極組建旅游業開發投資總公司和旅游集團總公司,實行集團化經營,進行產業化運作,增強旅游發展后勁。
(三)加強政策支持,落實旅游業投資優惠政策
一是制訂并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增強旅游業抵御風險能力。對于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助于促進就業和自然資源保護的,優先安排項目建設用地;對于上規模、有效益,能夠帶動產業鏈拓展、水平提高的旅游項目,給予土地出讓、治安保護、公用設施保障、減免稅收等方面的支持,盡力消除投資者投資旅游產業的顧慮和風險。二是財政出資,建立旅游專項發展基金。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開發項目貸款擔保基金、貸款貼息及補助等。對于符合《海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且市場前景廣闊、對旅游業發展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旅游開發項目貸款,在規定期限內,由財政出資設立的旅游專項發展基金給予全額或一定比例的貼息,同時分擔信貸資金風險,提高金融機構和旅游企業開發旅游項目的積極性。[2]
(四)找準信貸切入點,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政府協調,建立起旅游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有效聯結機制,引導金融機構適度參與旅游項目總體規劃、前期考察與后期開發的全過程,積極發展重點向旅游產業提供服務的金融中介機構,如擔保公司、咨詢公司、評級機構以及信托公司等,促進海南省旅游產業與金融產業之間良好的對接與互動。二是形成旅游信貸支持與金融風險控制方面的長效機制。金融機構要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區域特色經濟的理念,制定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戰略措施,努力提高信貸資金在旅游業的占有率和資金利用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簡化貸款手續、放寬擔保條件,發揮信貸政策為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服務的功能。三是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信貸業務創新,完善差別化信貸服務機制,適當下放對流動資金貸款的審批權限,結合旅游企業市場特征及資金需求實施,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四是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支持。[3]大力支持旅游發展的軟、硬件建設,優化服務網點設置,改善游客持卡消費環境。金融企業可深入旅游景區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旅游消費特點,調整和優化網點結構布局,創新符合旅游服務特點的個性化旅游產品,在滿足消費者金融需求的同時促進銀行自身經濟效益的增長。■
參考文獻:
[1]俞瑋.重視金融對旅游業發展的支持作用——以晉中為例[J].中國金融,2008,(5).
[2]潘經富.旅游業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以桂平市為例[J].金融參考,2009,(4).
[3]劉仁伍.金融支持海南省旅游業發展的新取向[J].中國金融,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