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看了幾個小時稿子,想換換腦子,就上了網。本想消遣消遣,沒曾想看到一篇《一本寫給村官的好書》的文章,職業的直覺告訴我又發現了“寶藏”。急忙看完,就有了給呂廷祥搞一期專題策劃的沖動。立馬通過河北邢臺的114臺查到了呂廷祥家的電話號碼,撥通,呂廷祥家人說他“出門在外”,并告了手機號。聽明我的意圖,呂廷祥欣然答應,并安排秘書將有關文字和圖片發來。
仔細品味呂廷祥的工作法,料足貨鮮,越品越有味道。不僅切合農村實際,實在,實用,還富哲理,可圈可點。這正是我們需要發現、挖掘并向全國的村官們推介的。
這讓我想起了新絳縣近幾年來一直堅持搞的村官論壇(《山西農業·村委主任》2007年第1期專題策劃曾介紹過)。各鄉鎮定期組織村官們,就農村工作的某個專題,有問題的提問題,有經驗的談經驗,有教訓的說教訓,互相交流啟發,共同探討提高。
又聽說萬榮縣高村鄉也開始搞村官論道,形式與新絳縣的大同小異,我已安排記者前去聯系采訪。
這的確是改進村官工作方法、提高村官職業素質的一個創新。針對具體問題,集體會診,展開討論,進行破解,村里的事村官們一起議,辦法村官們一起想,有針對性,有泥土味,原生態正版,沒有矯情,比起理論家們離題萬里的東拉西扯和空洞乏味的說教,不知要強出多少倍!
我又想,現在好多“部門”時不時組織村官們搞這名目那形式的會,無非是讓你出一些村里積攢的血汗錢,他請幾個還挺有派的專家云里霧里給你侃幾個小時,并不管你有用沒用,需不需要。我也了解過,不少村官覺得被忽悠了。所以開始參加者眾,越辦,會場里的空位子越多。曾經有人建議我們也這樣搞,我說我們不能蒙村官們的錢,我們要給村官們提供實用的東西,不能偏離了做人做事做刊的基本原則。
但我又振奮。最近接到山西省委組織部黨員電化教育中心韓瑞林主任的電話,說他們想利用組織部的電教平臺,搞一個類似村官論道的欄目,一期一個專題,請有經驗的村官講治村之道,拍成案例系列片廣為傳播。并讓我作策劃、撰稿人。請村官論道,有用,有效,是個絕好的主意。
中國的改革不是從農村起步的嗎?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位農民撬動了重壓在土地上的巨石,遼寧寬甸四平村的29位農民觸動了林權改革的冰山一角,力比千鈞。農民最清楚應該怎樣改變農村的生產關系,怎樣解放農村的生產力,怎樣辦理農村的事務。咱村官又是農民中的龍鳳,身心浸透在現場,專業實踐,職業操盤,最明白農村工作應該如何做。村官講治村之良策,才最有發言權,才最有權威性,才最有認同感。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請村官論道。
亦為《村委主任》的發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