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的辛興村,生機無限。客商云集的市場,文明經商的人流;文明商店、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村等等,一幅恬淡而美好的生活圖景,讓人心曠神怡。這就是鑲嵌在華北大地上的文明村鎮——河北省蠡縣辛興村。
“種田、經商都要講公德、講誠信,不賺黑心錢,這是我們辛興村人多年來的處世之道。”幾位商農都這么說。
辛興是河北省毛紡織品主要產地之一。剛開始,村干部從北京買回原材料,組織家庭婦女手工紡毛線,村干部跑外貿搞推銷。后來干部帶黨員,黨員帶農戶,實行干部、黨員、農戶組成聯保體,聯保體內相互協作經營,聘請質檢科技專家為產品質量監管人,規范紡織業生產。幾年下來,紡織品越生產越好,越賣越暢。到1984年,全村發展紡織企業56家,各種經銷店146個,從業人員達5 000多人,實現工業總產值2億元,成為河北省紡織業重點示范村。
文明、誠信也能帶來經濟效益。2004年以來,該村開展文明單位、信得過單位評比活動,引導全村人努力形成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文明經商的良好社會風尚。現在,辛興村已發展上億元項目2個,研發新產品30多項、先進工藝20多項,年產值超億元企業4家,各類企業攤點1 200余家,年企業總產值達21.13億元,人均收入7 500多元。
不光生產,生活中也要講文明。辛興村每年都評選“遵紀守法光榮戶”、“和睦家庭”和先進個人。此外,還利用村網站,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和建議,在網上開展道德評議會,評議身邊的人和事。
為提升村莊品位,2000年以來,該村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4.7億元,完成修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通訊、金融、商業、交通、郵電、市場、治污排水、垃圾處理等公益設施30多項。
同時,組成了大鼓隊、秧歌隊、演唱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節假日登臺演出和比賽,既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又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位。村委主任崔明章說:“辛興村有民間文化底蘊,所以,村集體投資50萬元,重建了辛興村文工團。他們自編自演節目,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老年活動中心、書畫院,都能展現群眾的個人愛好和書畫藝術,為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搭建了一個和諧平臺。”
為營造助教、幫教、愛教的良好氛圍,辛興村先后實施了多項獎學助學制度,200多名黨員干部對貧困學生進行結對幫扶,對考上大學的學生獎勵2 000~20 000元,并對優秀教師獎勵5 000~10 000元。全村700多名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教材費用,全部由村集體負擔。村里還對每個特困戶、老黨員、老干部年終補助
5 000~10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