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
⒈秸稈貯水育苗缽及其生產技術(國家發明專利ZL03138791.8)該產品用粉碎的作物秸稈,加入一定比例的膠粘劑冷壓模塑合成,共有3種型號,主要特點:①原料來源廣泛,無污染,成本低廉;②根系能穿透缽壁進入土壤,可缽苗一體栽植,成活率高;③貯水、保水效果好。秸稈纖維能有效改善作物根際水分環境,吸納雨水向根際集聚,具有提高降雨利用率的明顯效果;④缽體可被分解,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應用范圍:抗旱播種保全苗;作物促早增效栽培;擴大復種指數,提高土地利用率;荒山、荒坡植樹造林。已廣泛應用于棉花、玉米、蔬菜、西瓜促早增效栽培和林業荒山植樹造林,效果顯著。
聯系人:南建福電話:0351-7126856/13935177489
⒉多功能中耕保墑追肥機(國家發明專利200710139231.0)集中耕、耙耬、追肥為一體的旱作節水農機具,可在作物苗期實施中耕、追肥和耙耬等7項作業,具有成本低、輕便靈活、無動力牽引、作業效率高、安全環保等優點,特別適合廣大旱作地區不同立地條件的多項耕作作業。
聯系人:黃明鏡電話:0351-7122690/13653650538
⒊微生物抗旱誘導劑及其制法(國家發明專利200910074402.5)該專利以微生物為原料,從中提取具有激活植物自身抗逆性的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質,調節作物體內抗逆激素脫落酸(ABA)、茉莉酸(JA)水平,誘導植物產生抗逆響應,調節作物的抗逆生理代謝過程,增強作物對干旱等逆境的抵御能力,具有明顯的抗逆交叉適應特點,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節省農田用水,增加農業產值,體現了植物抗逆新體系的特征。可用于作物種子拌種、浸種或種衣劑,植株葉面噴施或根灌,對人畜無毒無害,屬環保產品。
聯系人:邵嘉鳴電話:13754803369
⒋蓄水窖窖壁防滲方法(國家發明專利200910074339.5)所用原料(如紅粘土)在丘陵山區分布廣泛,成本低,操作工藝簡便,非常適合黃土丘陵區應用,與傳統的蓄水窖相比,可以大幅度提高防滲效果,同時也克服了以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的蓄水窖生產成本過高、費工費時等不足。采用該方法處理后窖壁具有堅固耐用、不易坍塌的特點。
聯系人:黃明鏡電話:0351-7122690/13653650538
⒌等離子體作物種子激活處理設備(實用新型專利ZL200520024233.1)等離子體種子激活處理設備模擬太空電離層環境,以等離子體、電磁場、射線、真空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于作物種子,激活其內源物質,促進種子萌發和作物生長,增強作物的抗旱性,提高作物產量,并且能夠明顯改善產品品質。
聯系人:黃明鏡電話:0351-7122690/13653650538
⒍農作物小區試驗開溝器(實用新型專利ZL.200820078047.X)該專利適用于農作物小區試驗開溝及小片農田(1畝以下)及房前屋后小片地上的開溝。根據試驗不同,作物的行距、播種深度可調整;與傳統的人工小鋤頭開溝作業相比,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功效4~6倍,且開溝深度一致。克服了國外進口小區播種機需配套動力、壓地、小區播種寬度固定的不足之處,且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
聯系人:黃明鏡電話:0351-7122690/13653650538
⒎農作物出苗板結表土破解器(實用新型專利200920101890.X.)主要用于作物播后遇大雨或播種時表墑較大,機械播種鎮壓滾擠表土,形成作物出苗表土板結。可用于同一作物的不同播種行距;不同作物的同一行距;一次作業可破解9、7、5、4行。本裝置不僅具有農作物出苗破板結的功能,且具有開展農業科學試驗小區劃行的功能。適用于不同種植行距的不同作物或不同行距的同一作物。還具有農田休閑期耙地保墑功能。同時克服了畜力牽引耙傷苗的缺點,且結構簡單小巧,生產成本低。
聯系人:黃明鏡電話:0351-7122690/13653650538
產品
⒈微孔地膜微孔地膜是我中心開發的一種新型覆蓋產品,它是在普通地膜的基礎上進行機械打孔形成的,微孔直徑1毫米左右,該產品突出特點是:①調節土壤溫度,減輕高溫、霜凍危害;②增強土壤通氣性能,延緩植株早衰;③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緩解干旱脅迫;④促進作物生長發育,提高產量,改善質量。可提高作物產量10%~30%,并能改善蔬菜、瓜果等作物的品質。微孔地膜用法同普通地膜,為防止膜下雜草危害,推薦使用相應作物的除草劑。適用于玉米、棉花以及各種蔬菜等作物栽培。
聯系人:池寶亮電話:0351-7123697/13834613745
⒉耐寒耐旱景觀植物大花萱草——金娃娃1999年引進美國多倍體、矮生宿根花卉大花萱草金娃娃等5個花色品種。大花萱草金娃娃株高20厘米,花葉似蘭花,花期5~10月。金娃娃可做地被植物替代草坪,比草坪和一年生景觀植物節水45%,可耐-30℃的低溫,降低養護成本63%,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區表現出良好的栽培特性,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城市綠化首選花卉。通過組織培養已繁育種苗100萬株,種植基地20余畝、推廣綠化面積1萬余平方米。
聯系人:楊麗莉電話:0351-7123033/13934502697
⒊蘋果、梨矮化砧木①SH系列蘋果矮化砧。樹體矮化,控冠力強,能顯著提高果實著色、品質、耐藏性。早花早果特性突出,豐產性優異,抗逆性強,抗寒、抗驟寒、抗旱、抗抽條、抗倒伏、抗腐爛病、根系為直根系,固地性好,有利于對深層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吸收。②J系列蘋果矮化砧。同樣具有SH系列蘋果矮化砧的特點,其最突出的特點是耐花期低溫,可顯著提高座果率,座果率高達50%,尤其適用于不耐花期低溫的品種和花期日溫低于20℃的地區。③K系列梨矮化砧。主要優異性狀:砧穗親合性好,接口光滑,無劈裂現象,克服異屬親和性差的缺陷。矮化作用明顯,適應性廣,可實行梨樹的矮密栽培,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可顯著提高果品品質,早花早果、豐產性優異,抗逆性強,抗旱、抗寒、抗粗皮病和梨樹腐爛病。
聯系人:邵嘉鳴電話:13754803369
⒋紫蘇新品種——并紫蘇1號 山西省認定紫蘇品種。生育期100天左右。子葉出土凹尖,圓腎臟形,2天后轉為紫紅色。第1對真葉表面紫紅色,背面紫色。幼莖及葉柄均為紫色,近無毛或短疏柔毛。莖四棱型,株高100~150厘米,開花順序一般早現蕾早開花,花為粉紅色。果穗大,穗長5~20厘米,子粒紫灰色,堅果,粒較大,卵形,角質,千粒重0.9816克。抗旱、抗瘠薄性強,易成活,落黃性好,成熟時葉片發綠,果穗大,中熟,抗病,收獲前落粒少,豐產性好,出油率高。適合在山西省中部小塊山地、旱地及中等水地種植,在晉南適合麥后移栽種植。
聯系人:南建福電話:0351-7126856/13935177489
技術
一、旱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體系
⒈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平川區旱地玉米“一增一減三改”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一增:增加種植密度。密度不夠、有效收獲株數少是當前制約山西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產的首要因素,選用中穗節水型耐密品種并適當增加密度是提高旱地玉米產量的有效措施,即通過生物措施(玉米本身)實現節水、增密。
一減:減少土壤耕作。玉米收獲后,機械粉碎秸稈并在土壤適耕期盡早耕翻,早春剛解凍后早旋耕,播后苗前噴施玉米除草劑。即通過耕作措施和化學措施(除草劑)實現節水培肥、減少機蓄耕作和人工勞動投入與強度。玉米生長期不中耕、不培土。較當前農民耕作次數減少30%~50%,且旋耕時間提早30天左右。
三改:①改變施肥技術。通過生物措施(秸稈、農家肥)和化學措施(化肥)實現以肥調水,滿足玉米高產營養要求。根據土壤養分供應狀況、農家肥施用情況和計劃產量補充施足化肥。②改變種植技術。采用寬窄行種植方式,有利于通風透光,特別是在高密度情況下尤為重要。寬窄行行比2∶1、平均行距與株距比2.3∶1,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不移苗、不補種。③改變管理技術。秸稈粉碎、土壤耕作、播種、收獲機械化一條龍作業;化學除草;化學調控;隔行人工抽雄;根據測報,及時防蟲治蟲;推遲收獲,玉米完熟收獲。
⒉山西省春播中晚熟丘陵區旱地玉米“一增一蓋三改”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一增:增加種植密度。密度不夠、有效收獲株數少是當前制約山西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產的首要因素,選用中穗節水型耐密品種并適當增加密度是提高旱地玉米產量的有效措施,即通過生物措施(玉米本身)實現節水、增密。
一蓋:覆蓋整稈地膜。整稈地膜間隔全封閉覆蓋,集整稈覆蓋與地膜覆蓋功能于一體,節水和提高水分利用、生產率,作用得到更大發揮,同時實現少耕、早耕。
三改:①改變施肥技術。通過生物措施(秸稈、農家肥)和化學措施(化肥)實現以肥調水和滿足玉米高產營養要求。根據土壤養分供應狀況、農家肥施用情況和計劃產量補充施足化肥。②改變種植技術。采用寬窄行種植方式,有利于通風透光,特別是在高密度情況下優為重要。寬窄行行比2∶1、平均行距與株距比2.3∶1,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不移苗、不補種。③改變管理技術。機械化作業,秸稈粉碎、土壤耕作、播種、收獲機械化一條龍作業;化學除草;化學調控;隔行人工抽雄;根據測報,及時防蟲治蟲;推遲收獲,玉米完熟收獲。
⒊山西南部夏播區玉米“一增五改”抗旱節水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一增:合理增加種植密度。由原來的每畝3 000株左右增加到4 500~5 000株,根據品種特性、種植方式和土壤肥力可適當調整留苗密度。
五改:①改稀植大穗型品種為耐密抗旱型品種。選用中早熟高產緊湊型玉米品種,要求抗逆性強、耐密植、生育期100天左右。目前適宜的品種有鄭單958、先玉335、大豐26、浚單20等。②改麥收前套種為麥收后免耕直播。麥收后留高茬或用秸稈粉碎機滅茬覆蓋后,利用免耕播種機及時播種,播種越早越好,一般不遲于6月20日。③改粗放用肥為配方平衡施肥。前茬冬小麥施足有機肥和磷鉀肥前提下,以施用氮肥為主。要以產定肥,平衡施肥,按葉齡施肥,輕施苗肥、重施孕穗肥、補施花粒肥。④改大水多次漫灌為小畦節水速灌。大畦灌溉,費水費時,小畦速灌可較大畦漫灌節水30%~50%。播種時墑情較差或播后3天內無足量降雨,應澆一次蒙頭水,以保出苗齊全。大喇叭口至授粉期是玉米的需水臨界期,滿足此時期需水是玉米高產的關鍵,通常結合施肥在大喇叭口期灌水為佳。⑤改化學藥劑的盲目使用為規范化使用。應根據苗情,規范使用化學藥劑進行“前控中促后保”和不同時期的病蟲草害防治。
⒋山西省冷涼早熟區旱地玉米“一增二早三改”高產綜合栽培技術模式
一增:增加單位面積種植密度。增幅70%,畝株數增加到4 500~5 000株。
二早:提早寬行覆膜、提早播種。至少在播種前半個月提早施肥整地進行寬行覆膜(采用平覆或壟覆)提早播種。
三改:①改品種。改大穗型早熟品種為耐密型中早熟品種;②改種植方式。改用寬窄行寬覆窄種,寬窄行比例及種植穴密度因農戶地塊確定,不同寬窄行比例配置不同的穴密度。雙株種植配置:寬行90厘米,窄行50厘米,種植穴距35~38厘米;單株種植配置:寬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種植穴距22~24厘米。③改施肥技術。在測土施肥基礎上按照品種需肥特性及高產目標需肥指標施用底肥或追肥。
二、旱地蔬菜高產高效綜合配套栽培技術
⒈旱地甘藍“一優三保一結合”綜合配套栽培技術
一優: 選用適應性、豐產性、商品性好的耐旱抗逆硬質小球型優良品種。
三保: ①保適期早播(瞄準收獲空檔,按時前推適播);②保經濟施肥(有機無機配施,兼顧產量品質);③保適宜密度
( 5 000~5 500株/畝)。
一結合:結合土壤質地確定小壟或小溝種植,按照35厘米行距起高15厘米小壟,株距35厘米,粘性土壤植株定植于壟上,砂壤土植株定植于壟溝內。
⒉旱地菜豆“一優一膜三適三肥”綜合配套栽培技術
一優:選用抗旱性、適應性、豐產性好,豆莢粗長順直的優良菜豆品種。
一膜:大小行種植小行地膜覆蓋。
三適:適期早播,適時查苗補種,適時防病治蟲。
三肥:①施好基肥(有機肥為主);②拌好種肥(鉬肥);③追好花肥(少氮多磷鉀)。
三、農業物理誘變技術
⒈離子束注入誘變技術經過多年試驗研究,確定了小麥、玉米、大豆、谷子、綠豆等主要作物、花卉、牧草(苜蓿、沙打旺)、微生物菌種等材料的適宜劑量范圍。目前,可為作物、花卉和果木育種,以及微生物菌種改良的研究與應用單位提供可靠的誘變技術服務。
⒉等離子體種子激活增產技術
目前,已形成完善的農作物等離子體種子激活增產技術體系,包括小麥等離子體抗旱增產技術、煙草等離子體優質高產新技術、大豆等離子體增產技術、蔬菜等離子體快速育秧高效增產技術和等離子體恢復老化種子活力技術等,已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