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流水,碧瓦紅墻,綠地魚塘,讓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而寬闊的街道,整齊的廠房,宏偉的大樓,美麗的廣場,又讓人仿佛置身現代都市。當你陶醉其中的時候,不時穿梭駛過的小汽車又一次提醒我們,這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貌。而將這美好畫卷變成現實的,正是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羅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關潤堯。
早在1965年,18歲的關潤堯就憑借勤勞能干,當上了生產隊長。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改革的春風吹遍華夏大地,就在同一年,在羅南村村支書的民主選舉中,關潤堯脫穎而出。肩上擔負著村民沉甸甸的信任的關潤堯,提出要把羅南建設成“遠看像林園、近看像花園、細看人民生活像幸福樂園”的新農村。
企業轉制與二次創業
以5萬元起家的羅南村辦企業開始“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艱難地壯大集體經濟。當時企業搞了許多陶瓷廠,產品單一,競爭風險大。根據形勢發展,關潤堯提出“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主張以陶瓷業為主,走綜合經營發展的路子,壯大企業規模,降低經營成本和風險。同時,他率先提出小企業要有“大氣象”,必須規范化運作,實現管理創新。在他的推動下,1998年羅南集團成功轉制,職工根據不同職務全員入股,企業內部形成了“職工聯股聯利又聯心,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良好激勵機制。
轉制獲豐碩回報。在集團的發展過程中,關潤堯和他的班子成員一直在尋找新的管理模式,2000年實行了廠委會承包責任制。目前的羅南陶瓷企業集團,已發展成為集建筑陶瓷、包裝、模具于一體的企業集團,下屬18家工廠,集體經濟擁有固定資產凈值6.68億元。
羅南的二次創業,與時俱進。2008年以來,隨著佛山產業調整相關政策的出臺,羅南村面臨一些陶瓷企業外遷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難得的“二次創業”機會。在關潤堯看來,南莊鎮的城市化進程為羅南的發展積累了良好的外部資源,而產業調整帶來的發展機遇稍縱即逝。經過一番努力,羅南村與海盛東方投資公司一拍即合:一邊要轉型發展,一邊要幫助中國小商品民族產業體系拓展國際市場。2008年11月,海盛東方城項目正式奠基,一座以專業市場為主體,酒店、物流設施配套齊全的大型綜合商業市場將在2年內建成。對于羅南村而言,村集體經濟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不能富了口袋,窮了腦袋,誤了下一代
除了帶領羅南村走向富裕,關潤堯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話是:“我們不能富了口袋,窮了腦袋,誤了下一代。”他在全國人代會上說的這句話曾博得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的贊賞。
為了這句話,他力排眾議,建起了羅南文化中心。起初,很多人不明白為何要花1 500萬搞個文化中心,好大一筆錢啊,分了它全村每個成年人能得上萬元呢!可是關潤堯鐵了心,他統一了黨總支和村委會成員的思想,又召開村民大會形成了民主決策,道理簡單而且理直氣壯:我們不能富了口袋,窮了腦袋!
關潤堯有著佛山農民最普遍的特點——質樸且求實。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他卻深知學問的重要性。早在1992年,關潤堯就深刻意識到農村從貧困走向富裕時,一定要加強文化建設。那個時侯,他就邊工作邊讀完了中山大學3年的工商管理課程。自己學還不算,他要全村人一起學習。他還將中山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研修班“請”進了羅南,開創了省內村一級舉辦碩士研修班的先河。
先進的文化建設正如關潤堯當初預料的那樣,大大促進了經濟的良性發展。如今的羅南,全村固定資產由1980年的400萬元發展到10多億元,連續10多年人均收入上萬元。1 000多戶人家,擁有800多輛小汽車,平均每4人就有一輛小汽車;老人每月可以領取200元退休金;村民人均一年可報銷醫藥費8萬元,生活更比過去好了。
千方百計讓群眾滿意
改革開放之后,珠三角地區像羅南村一樣先富起來的村莊并不少,比羅南村更富裕的村莊也不在少數,但要論和諧還屬羅南村。關潤堯給出的秘方就是千方百計讓群眾滿意。經濟和文化搞上去了,關潤堯又把眼光瞄準了村子的可持續發展。他主政羅南以來,共投資1.7億元搞公共設施建設,綠化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為了改善村子的水質和環境,他啟動了“水鄉羅南”的建設大計,發動黨員和群眾開掘了一條3.5千米長的環村河道,每天都從這個水閘輸入汪汪清水,著力打造一河兩岸的怡人景色,沿河種樹栽花,整個村子變成了一個大公園,真正是“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村子環境一變,外商內商紛紛到羅南置地開廠,土地升值,村民的土地分紅自然猛增。
盛世華年,萬象更新。現代化的羅南,必將在全面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上演更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