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知道農民伯伯嗎?”“知道。”“農民伯伯是干什么的?”“種莊稼!”“咱們今天去的這個地方叫戶縣東韓村,那里的農民伯伯不但會種莊稼,還會畫畫,想看嗎?”“耶耶!想!”
這是一個母親跟4歲女兒的對話。她們要去的地方,有“陜西文化第一村”的美譽。別看這東韓村是個小村莊,可這里的農民畫莊聞名全國乃至全世界,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與農民畫莊相結合的農家樂旅游項目更辦得有聲有色。2007年全村依靠旅游項目收入80多萬元,2008年收入過百萬元。
進了東韓村,第一印象是整個村子猶如一個城市里的別墅花園,每座房屋都是花園別墅式小樓,村莊布局整齊,綠樹成蔭,花草遍地。每家的綠化帶里種有蔬菜、果樹,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鮮花,每個農家都是個小花園,全村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花園。最近幾年東韓村先后被授予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文明村鎮、省級小康示范村、全國綠色小康村等榮譽稱號,并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之一。面對如此多的美名,東韓村建設新農村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
三種產業齊發展農民致富有門路
作為戶縣“農民畫之鄉”的發源地,東韓村率先提出了“進農家院、看農民畫、體驗農村生活”的思路,組織動員村里的婦女辦起了農家樂,聘請戶縣飯店廚師為廣大婦女培訓烹飪技術,聘請英語教師為婦女培訓日常口語。目前全村有農家樂旅游接待戶78戶。為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東韓村還逐步發展起15家村辦企業,引進了京西制藥、西安三鑫等企業,實現了多元化經營。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4 500萬元、村民就業率98%,集體收入50余萬元。在發展二、三產業的基礎上,村里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投資20余萬元添置噴灌設備,使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明顯提高。在三種產業協調發展的模式下,東韓村集體經濟有了發展,村民增收有了保障。
完善村莊建設管理優化農民生活環境
為了體現東韓村的文化特色,村委主任請來了專家對村莊規劃進行調整,科學合理地開發建設住宅樓,建成了220棟二層居民樓,人均居住面積40平方米以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別墅式居民建筑,實現了水、電、電話、有線電視和寬帶網的“五通”。修了4米寬、千米長的街道,砌了排水溝,鋪了人行道。安了路燈,在教育引導村民自覺愛護環境的基礎上,村兩委成立了環衛隊,負責村內公共區域的衛生保潔、生活垃圾的日常清理工作。整個村里白天道路整潔,夜晚燈火通明。村委投資126萬元,修建12畝的綠化帶、文化廣場,還在文化廣場的墻壁上貼滿了農民自己創作的畫。這些充滿喜慶色彩、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作品技法拙樸,獨具意境。整潔優美的村莊環境,文化氣息濃厚的鄉村畫舍,為成為國家文明村鎮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提高村民精神文明實現東韓新農村風貌
置身優美的鄉村環境,面對畫鄉的文化氣息,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大大提高。村里先后組織開展了“講文明、樹新風”、“婚育新風進萬家、美德教育在農家”和“文明一條街”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設立了以黨的政策、《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村規民約》為主要內容的宣傳牌,組織成立了業余劇團、婦女之家,建立了村民活動室、圖書室。生活在這里,和諧向上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