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績溪縣上莊鎮宅坦村村委會主任胡維平雖然是績溪縣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官,但因其在履行村官職責的出色表現和在研究徽文化領域的不凡建樹,被媒體和專家學者譽為中國一流的“文化村長”。
1999年春,通過直選,胡維平當選為宅坦村村委會主任。履新伊始,面對宅坦村負債累累、班子渙散、村民怨聲載道的嚴峻局面,他與村兩委成員多方籌集資金,9年多來共爭取各種資金近300萬元,先后修通了宅坦村通旺川村、宅坦村通上莊村以及通各自然村的公路6.2公里,完成了宅坦村的自來水工程和電網改造,解決了制約宅坦村發展的交通、飲水及用電“瓶頸”。2007年,胡維平為宅坦村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沼氣推廣爭取項目資金180多萬元。與此同時,他與宅坦村兩委一起為宅坦村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支持當地的鄉村能人創辦了黃山、新慧、宏達3家玩具廠的宅坦分廠。近5年來,平均每年安置村內外農村富余勞力150多人。他積極扶持村中能人創辦農業龍頭企業。2002年以來,先后支持村里的種養殖能人創辦了績溪縣頗具特色的甲魚人工養殖場和青梅基地。2007年整合了100家養兔戶,成立了產銷一條龍的宅坦兔業合作社,平均每年銷售兔毛40多噸,產值600多萬元。
在履行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胡維平擠出時間認真研究徽文化和績溪名人。2001年,他寫的近30萬字的反映鄉土歷史的村志——《龍井春秋》付印,安徽衛視以《宅坦村的記憶》為題播放了半小時的專題片;之后為了弄清楚胡適和胡雪巖的家世,他自費去杭州、合肥、上海、深圳、太原、南京等地,廣泛收集第一手材料,寫出了近20萬字的《胡適、胡雪巖家世家鄉》專著,在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他受到了績溪縣人民政府的通報表彰和獎勵。2006年8月,新華社記者為此刊發了《文化村長》的通稿,被《光明日報》、《新民晚報》等有影響的平面媒體廣為轉載。鑒于胡維平在鄉土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出色成就,從2002年以來他多次應邀參加社會學、徽學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國首屆商幫峰會,并發表主題演講,受到中外學者的一致好評。胡維平還多次應邀到南京農業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大學等高等學府作學術演講,深受師生們的交口稱贊。2008年胡維平被推薦確定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用胡維平他自己的話說:“我是個從黃山走來的‘四不像’,不像專家,也不像學者,不像純粹的知識分子,但也不像純粹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