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澤,這個美麗的江南古鎮,素有“中國蠶絲被之鄉”的美稱。在它的西北郊,有一個被譽為“讓村民生活在花園中”的村莊。它先后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衛生村等一系列榮譽稱號。讓我們走近它,探究它背后的奇跡。
龍降橋村是由原來的龍降橋村、勤聯村、南港村合并成的震澤鎮第一大規模村。村莊占地總面積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 320畝,42個村民小組3 713口人,黨員160名,下設8個支部。2007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值4.1億元,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 800元。村內318國道和長湖申線運河東西橫貫3公里,規劃建設中的蘇震桃公路南北穿越村中心2.5公里,交通便利,富甲一方。
發展村級經濟,力求致富百姓
說起龍降橋村的滄桑巨變,擔任10年村黨委書記的沈永法感觸頗深。近年來,村兩委把發展村級經濟作為第一要務,把致富百姓作為核心目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共新建廠房4 000多平方米,民營企業從2003年的25家發展到現在的42家,新增投入8 000萬元。目前,村里經濟來源的90%大多是依靠標準廠房的出租。他說,只有村民富裕了,村莊強大了,才能更好地發展村級農業,促進村級經濟發展。目前,村里的大棚種植基地有葡萄園、蔬菜園、杭白菊園等。其中葡萄園占地20余畝,蔬菜園占地60余畝,連同在建的果蔬園總共占地達120余畝。村兩委班子領導采取自愿原則,實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把村里集中起來的土地以每年每畝100元的價格出租給村民,讓村民自產自銷。
提高村民素質,共創和諧村莊
沈永法說,龍降橋村是蘇州第一個建立市級示范警務室的村莊,建立這個警務室維護了村里和諧,保障了村民安居樂業。全村至今沒有一起刑事案件,沒有一起上訪案件,沒有一例矛盾激化。村里辦有自己的村黨委分校和法治學校,定期開展講座,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2003年,村領導經過多方學習借鑒,并結合本村實際,率先在吳江市推行“科學論證、市場運作、公開發包、嚴格監督”的農村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從垃圾箱清理、村道村落日常保潔、公共廁所清理、河道長效保潔實現了衛生工作全覆蓋。在全村所有道路的兩側實行全面綠化,全村農戶的屋前屋后、河道兩側種上果樹,優化美化人居環境,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一些村民不合作的問題,村兩委通過教育、引導的方式來開導,解決了問題,贏得了和諧。正是本著這樣的一種精神去工作,才使龍降橋村的衛生質量始終保持在全鎮前三名以內,真正做到了“讓村民生活在花園”之中。獲得了江蘇省衛生村、生態村等榮譽稱號。
大事細節化,村莊健康化
如今,龍降橋村正在爭創“全國健康村”,如果成功,這將會是全國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村莊。建設健康村包括環境的保護、家庭個人生活習慣的養成以及怎樣除“四害”等方面;其中提高村民養身方面的知識是當務之急。為此,村黨委特地邀請吳江市衛生局的一些專家為村民做知識講座,他們語言通俗易懂,容易接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村黨委以創建蘇州市文明村,提高村民素質為目標,加快完善村級各類教育、活動、服務陣地建設,包括建造社區服務站、電子閱覽室、電子放映室、老年活動室、棋牌室,增添籃球場、乒乓球等活動器材,開辦多種技術培訓班。通過文藝下鄉匯演等形式,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增加村民的技能知識,引導村民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倡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社會新風尚,努力培育新型農民。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的退休老干部還成立了村民自治監督小組,監督村委會的言行舉止,以規范其行為,干部和群眾真正做到了換位思考,相互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