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的一個行政村,面積4.12平方公里,村民800人,外來人口3.5萬人。在網上隨便鍵出南嶺村這幾個字,搜索出的信息就會有成千上萬條。筆者從中觀察到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所有關于南嶺村的信息報道都是從1994年開始的。這一年,深圳大學畢業、土生土長的南嶺人張育彪回村工作,開始主政南嶺。此后多年,幾乎所有關于南嶺村的發展都跟這個精壯后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簡要勾勒一下南嶺村的發展脈絡。
大事篇
2000年2月22日,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視察南嶺村,在這里向全國發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重要指示。
2002年,全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9億元,純收入8 000萬元,人均純收入10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達10億元,人均占有集體固定資產100萬元。
2003年4月12日,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到南嶺村考察工作,勉勵南嶺村要“不自滿、不松懈、不停步”。
2003年,全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3億元,純收入1.1億元,人均純收入13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10億元,出口創匯6億多美元,為國家創造稅收1.5億元。
管理篇
四個倡導:富而好勞,富而好學,富而崇德,富而思進。推行精神文明建設與村民分紅掛鉤,開辟了深圳農村文明創建工作的新路子。
管理模式:科學管理,依法治村;在全村中層干部中推行聘任制,對全村實行企業化管理。
從2002年l月開始,南嶺村對100多名中層管理人員實行聘任制,任期1年,期滿考核。受聘者聘期內工作如出現重大失誤或不能勝任工作的,將被解聘;工作成績平平的,也將被調離工作崗位。
在管理上,強調要改變以往農村靠感情、親情進行管理和“家長式”的管理模式,引入企業化管理模式。從村兩委班子成員到各部門一般工作人員,上下班都要打卡,實行指模考勤,工作紀律與獎懲掛鉤。
“三情”教育:在全村黨員中開展“對黨要有感情、對群眾要有親情、對工作要有熱情”的“三情”教育。
三心原則:在工作中要堅持公心、責任心、事業心。
對待外來工的原則:把外來工當作“自家人”。
跨越篇
一個轉變: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積極發展旅游業和商貿業,使村集體經濟由“物業型”向“實業型”轉變。
張育彪大學畢業后主動回家鄉創業,大力發展自營產業和旅游業,把南嶺村打造成了一個旅游、購物的樂園。南嶺村有一座風景優美的求水山。1998年底,張育彪帶領村民在山上建成了一個公園和度假村,辦起了旅游服務業,把這座荒山打造成了南嶺村的聚寶盆?,F在,求水山度假村已被評為三星級賓館,公園內有“長城”、纜車、客家民俗園、“致富思源”博覽館等景點。每逢節假日,公園里游人如織。度假村的年營業收入達4 000萬元,占全村年經濟總收入的1/4。為了進一步提高南嶺村旅游服務業的檔次和品味,張育彪充分利用“兩思”教育基地的品牌優勢,打造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旅游新村。
在發展商貿業方面,在張育彪的主持下,南嶺村從2002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首期改造面積達10多萬平方米,用于建設現代化的商業廣場。2003年初,一個面積達10多萬平方米的石材交易市場開始動工,2004年底,正式投入運作,每年為村里增加收入1 000萬元。
信息篇
南嶺村致力于信息新村建設,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手段,將全村的企業、部門、村民住宅小區連結起來。一個集電子商務、網上辦公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電子平臺,為南嶺村的經濟發展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南嶺村網站已對外開通,并被評為深圳市信息化建設重點工程和廣東省信息化建設示范單位。
榮譽篇
南嶺村所獲榮譽: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等。
張育彪個人所獲殊榮: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八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特等獎、第五屆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第九屆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2002年11月當選為廣東省十屆人大代表。
展望篇
建設“六個村”的宏偉目標:把南嶺村建設成為經濟強村、信息新村、文化新村、花園新村、旅游新村、長壽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