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節水灌溉技術“1+X”,是把管灌這一廣大農村使用最為普遍的節水灌溉技術,與其他節水灌溉技術相結合的技術。就是利用管灌輸水速度快、能耗低、水利用率高(95%以上)等長處,避開其田面灌水水利用率較低的短處,改用其他田面節水灌溉的技術。可在不增加投入或投入較少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實現高效節水灌溉。
管灌與膜上灌結合就是在農田灌溉的全過程中,輸配水使用低壓管道,田面灌水采用膜上灌。膜上灌是將作物地膜覆蓋栽培的部分覆蓋改為溝畦全覆蓋,把膜側溝灌改為膜上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節水灌溉技術。兩種技術的結合點就是對管灌給水栓連接較短的軟管,將水引入覆膜的溝內。利用地膜覆蓋的放苗孔,使水進入作物的主根區,灌溉水沿主根下滲,向四周土壤擴展,形成以主根為對稱軸的橢圓形土壤富水球體,只濕潤作物根區附近的土壤,屬于局部灌溉。膜上灌解決了田面大水漫灌灌水不均勻、容易形成深層滲漏等浪費水的問題。二者結合后灌溉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90%以上。
管灌與自壓噴灌結合對現有的管道灌溉工程,如果還有一定的潛力水量沒有得到發揮,同時附近有較低的受灌面積,并能夠通過自然地形高差形成的水壓力,來滿足噴灌噴水所需的壓力時,可以利用低壓管道輸水發展自壓噴灌。自壓噴灌不需要加壓的動力設備,因此,無需耗能、還可節省動力設備投資。自壓噴灌是丘陵地區農田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之一。管灌與自壓噴灌結合,就是從水源到受灌區之間的輸水利用低壓管道,農田灌溉使用噴灌,既節水又節能,有條件的地方值得推廣應用。
管灌與小畦灌溉結合管道灌溉的田面基本上使用長畦大水漫灌,每次畝灌水都在80~100立方米,不僅灌水定額大,而且灌水不均勻,在畦口形成深層滲漏,在田面水量蒸發嚴重。如果把大畦劃成畦長30~50米、畦寬2~3米的小畦,灌溉水流程短,灌水均勻度高,不產生深層滲漏,灌水定額小,一般為40~50立方米/畝,比長畦漫灌節水50%以上。水進入田面之前利用低壓管道輸水,將灌溉水送入畦口,發揮兩種節水灌溉技術各自的優點,可以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時小畦灌溉由于田塊面積較小,農田土地可以做到小平大不平,只要保證小畦塊內平整就行,以減少大面積平整土地的投入。
管灌與微灌帶結合這里所說的微灌帶是指滴灌帶和微噴帶。滴灌帶和微噴帶都可以起到滴灌、微噴的作用,而且價格非常便宜。管灌與微灌技術相結合,就是在管灌出水口連接與種植作物行相垂直的耐老化塑料支管,支管垂直與若干條鋪設在作物行的微灌帶相連。利用低壓管道出水口提供的壓力,來滿足微灌帶噴水或滴水所需要的能量。管灌與微灌帶的結合,水的利用率可以達到90%以上,一般比管灌輸水田面大水漫灌節水80%。
管灌與間歇灌結合間歇灌是把傳統的一次性放水改為周期性、間斷地向溝(畦)供水。間歇灌的方法是,當水流入溝(畦)一定距離時停止供水,第二次供水推進長度為第一次供水的濕潤長度加上新推進的一段長度,爾后再停止供水,等到田間水層再次消退后再供水。不斷重復這種循環,直到灌完全部溝(畦)為止。間歇灌與傳統的連續灌相比,比連續溝灌節水38%,比連續畦灌節水26%。管道輸水灌溉如果與間歇灌相結合,只需在管灌給水栓上加專用間歇閥,用多個給水栓進行分區間歇輪灌,就可以使管道輸水灌溉的連續灌變成間歇灌,能夠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