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一些食品和藥品,在初興起的時候,往往被生產商和廣告吹得神乎其神,似乎不吃這些食品和藥品,會給人的健康帶來損失,甚至會錯失治病良機。然而熱潮過后,尤其是它們的副作用被發現.頃刻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原來抗癌的變成了致癌的,原來治病的變成了致病的了。其中維生素E就是搭“過山車”中最典型的例子。
維生素E的原名是生育酚,顧名思義是同生殖方面有關,可促進性激素的分泌,所以剛發現時尚未被傳統觀念廣泛接受。后來生育酚被發現有抗氧化作用。抗氧化,不就是延緩人體細胞老化,能增壽嗎?這在人群中引起了轟動,其名也改成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用“E”冠名。
再研究,維生素E有防止脂褐質的生成,即是說可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進一步研究,維E還具抗癌等效用,人們開始瘋狂起來了,被病魔折騰夠及要長壽的人稱它為健壽不可缺少的“護衛大使”,于是男女老少都把服用維E看做必須。
然不久在臨床上就發現,少男少女服用后導致性早熟;接著是加拿大醫生稱維E有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法國、日本有醫學報道,稱維E有阻礙癌細胞消亡的反作用;最后是在美國心臟學會學術大會上,有專家稱過量服用維生素E能增加死亡危險。
至于維生素E到底怎么了,也許再過幾年又有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