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9年1月15日15時26分,全美航空公司一架載有155名乘客的空客A320客機,從紐約長島拉瓜迪亞機場飛往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
就在飛機起飛5分鐘,剛剛爬升至900米高度時,突然撞上了鳥群。
駕駛飛機的副機長看到,擋風玻璃上瞬間布滿了棕褐色的大鳥,隨后,左發動機都停止了運轉。
馬上,機組人員向地面指揮中心發出緊急呼叫:飛機遭遇“雙重鳥擊”,兩個引擎均無法運行,客機難以返回機場,情況萬分緊急。對于這種突發狀況,地面指揮中心也束手無策,他們要求飛機迫降到最近的新澤西州泰特伯勒機場。
危急關頭,有著多年飛行經驗的機長薩倫伯格坐到了駕駛位置上。他迅速作出判斷:由于飛機飛得太慢、太低,情況迅速惡化;返航或前往鄰近機場都不可行,按指令去做的結果只有一個——飛機墜毀,155名乘客全部罹難。更可怕的是,弄不好還會使飛機墜落到人員稠密的區域,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
時間一秒一秒流過,不可預知的可怕結局正急速臨近。
二
薩倫伯格14歲就拿到了飛行執照,在美國民用航空公司當飛行員之前,他在空軍服役6年,主飛戰斗機,學習過如何維持機組有效運行、應對危機等心理學課程,懂得如何在壓力下應變。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在危急關頭選擇了駕機向距離最近的哈得孫河河面上空滑翔——水上迫降,是所有乘客的唯一機會。
為了撫慰情緒波動的乘客,薩倫伯格還鎮靜地與大家通話,他告訴大家說:“不要怕,飛機一定會安全降落,請大家將雙腳平放于地,低頭且伸手保護自己的頭部。”
水上迫降看似安全,但因為水面具有鏡面效應,水上迫降的方向、距離和高度都很難掌控。首先要避免懸于機翼下的引擎觸水,這樣飛機就不會產生“急轉彎”和解體,引起爆炸。同時,飛機又要以最低速度接近水面減少沖擊力,接著以機身后部接觸水面,最終讓飛機緩緩降落。但這一切都要在幾秒鐘內完成。
更危險的是,河道同公路一樣,上面有許多渡輪、駁船和其他貨船,稍微避讓不當,便會造成悲劇。
所以,對于兩個引擎都突發故障的飛機來說,保證飛機降落時能夠安然無事無異于“天方夜譚”,一切全憑飛行員超乎想象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駕駛經驗。想到飛機上的155條生命,薩倫伯格無暇多慮,飛機已劃向河面。
這天下午,NBA球星卡特正在哈得孫河邊的公寓里休息,當他透過玻璃窗欣賞哈河上的景色時,他看到了畢生難忘的一幕:一個龐大的物體從天而降,如同一只大鳥滑翔在河面上!他仔細揉了揉眼睛,才發現,這是一架客機。
由于薩倫伯格控制恰當。客機墜河后沒有立即沉入河底。而是一邊在水面打轉一邊順著水流往南漂移,這給救援提供了寶貴時間。紐約市消防部門接到報警電話后,消防車不到5分鐘就到達了事發現場。河對岸的新澤西州威霍肯市警方、消防隊員和醫療救護人員也在幾分鐘內到達,救援行動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共有14艘輪船參與了救援行動。
飛機落水后越久,就會下沉得越快,很多危險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是,機長薩倫伯格依然堅守崗位到最后一秒,盡管被告知所有乘客都已獲救,他還是在飛機客艙內巡視了兩次,確定無人后才走出去,上了救生艇。
這天傍晚,薩倫伯格給妻子打了一個電話,他語氣平靜地告訴她:“剛剛發生了一個小事故,已經完事了。”
在這次緊急迫降中,因為薩倫伯格應變迅速,科學駕駛,最終使客機避開紐約人口密集街區,無損墜落于哈得孫河,使機上155人全部獲救。薩倫伯格成為了新的美國英雄,人們爭相傳頌他的名字。
紐約州州長戴維·帕特森稱這起無人遇難的“空難”事件為“哈得孫河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