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中最常見的附生生意有這么三種類型:
蜜蜂附生法
春天里來百花香,小蜜蜂嗡嗡嗡,忙忙碌碌找的全是對自己胃口的花卉。蜜蜂附生法即如蜜蜂一般,選定特定對象(消費群),作為自己附生環節中的利益提供者。證券市場曾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說的是在證券營業部門口賣茶葉蛋的老嫗根據售蛋多寡來決定股票的進出。從附生商業的角度來看,這老嫗茶葉蛋銷售對象正是證券營業部內的特定客戶群,以明確的顧客群體為附生的終極目標,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附生行為。
這種附生生意成功的關鍵在于對既定消費群體的準確把握,如開在醫院門口的花店、水果禮品店和粥店等,既定的消費群體就是病人、探訪病人的家屬和親戚朋友;開在大學院校附近的書店、網吧、文具精品店等,既定的消費群體就是學生;開在大型工廠周邊的電話超市、錄像廳等,既定的消費群體就是打工者……相對而言,這些地帶的消費群體屬于固定的和靜態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變化不太大,有些門店甚至接待的都是回頭客和熟客。
犀鳥附生法
犀鳥之所以定名為犀鳥,是因其和犀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威猛的犀牛對犀鳥一片柔情,而犀鳥亦視犀牛為生命中的另一半,在犀牛的身上盡情享受充分的食物資源。依附于大商業設施中的小業主學的正是這一招。比如一個經營零食的老板幾經周折,最終在南京東路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租得一個柜面。盡管租金要遠遠高于其他的獨立店鋪,但老板還是愿意承租,因為零食鋪老板看中的是這家食品公司海量的消費群體和旺盛的購買力,該處柜臺給他帶來的利潤要遠遠大于租金支出。
犀鳥附生法在各類大型超市、大型賣場中最為常見。這種依附關系對依附主體即大型超市、大型賣場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一是依附客體分擔了部分租金,降低了經營成本;二是豐富了商業的業種和商品。依附客體即專賣店或其他進駐商獲得了較多的客源。
附生于大型超市、大型賣場的經營門類并無特別限制,經營者只需要把握一個前提,即所經營的商品與依附主體互不沖突,最好能夠互補。再如有人在某大型家私賣場出口不遠的地方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搞經營,如果他經營的品類和家私賣場相差無幾,那在規模上和價格上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顧客自然不會選購,必慘敗收場。但老板很聰明,在他店里銷售的都是一些“小玩意”——和主體家私搭配著使用的“邊角產品”,這些東西在賣場里根本找不到而顧客又確實需要。他的生意一直很火爆,原因就在于他懂得“互補”。
蜘蛛附生法
以靜制動的蜘蛛知道哪里的小昆蟲最多,在選好址,布好局(織好網)之后,就等著送上門來的美味。此種附生形態多見以交通設施和旅游景點為依附對象的商業模式。地鐵車站、機場、輪船碼頭以及公交樞紐和多條路線共用站點等交通設施,擁有相當數量的動態目標客戶群,其商業價值以人流量大小、交通設施使用的費用(車票、機票、船票)高低來區別。交通設施周邊的附生商業可以獲得很多商機。
此外,這種附生形態在各大旅游景點也較為常見。不過,此類附生商業具有明顯的時限性,其商業服務的方向只能與旅游相關。更為嚴重的是依附旅游資源的商業淡、旺季十分明顯,致使該類商業不能持續均衡發展。
因為目標顧客群屬于動態和不斷變化著的,一般沒有回頭客,有些經營者無視約定俗成的誠信待客的商規,喜歡做“一錘子”買賣,或者把商品價格定得高出市場價格幾倍甚至十幾倍,或者對商品質量把關不嚴甚至故意以次充好……這樣待客的經營者不但不可能把事業做強做大,且隨時都有被依附主體終止租賃經營合同的可能,甚至將面臨各種處罰。
(責任編輯 陳源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