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持續推廣了5年,憑借營養豐富、味美價廉、利潤豐厚、易于栽培等諸多優勢,成為一年四季學員不斷、好評如潮的熱門項目。
邊上班邊當老板 生意照樣紅火
遼寧的張軍是政府公務員,由于工作比較清閑,就想自己做點小生意。他從雜志上了解到了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香椿芽生長周期15天左右,營養豐富,口感柔嫩,味道鮮美,能做香椿芽炒雞蛋、香椿芽炒肉、香椿芽拌豆腐等多種菜肴;并且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并不復雜,在家就能栽培,省時省心又省力。
張軍對這個項目不斷地進行考證,反復對比,覺得非常適合自己——不僅不影響工作,還不費體力,栽培香椿芽,投資小、利潤高、好操作。張軍就于今年春天函授學習了該技術,他每天先栽培20盤,出芽率非常高。半個月后,香椿芽陸續出盤。在往賓館、飯店銷售四五天后,由于香椿芽是特色菜賣得快,客戶每天都早早催他去送貨。而張軍卻突然患病,到醫院一檢查是腎炎,只好住院治療。出院后他又在家靜養,休息了5個月。康復后張軍立即給李忠打電話:“李老師,我生病了5個月,現在康復了,想接著搞無土栽培香椿芽,我對這個項目非常有信心,也非常看好這個項目的前景,所以打算多栽培一些。”李忠告訴他:“先不要栽培太多,你要根據客戶增加情況,再逐步增加產量。”張軍于是進了100斤種子和500個苗盤。香椿芽出盤后。他先給一些飯店免費贈送一盤香椿芽,并留下電話號碼,又給以前的老客戶也打了電話,告知他們他又開始生產香椿芽了。結果可好,第二天這些飯店陸續電話向他要貨,張軍每天的產量明顯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十多天后,張軍又給李老師打電話,要擴大栽培規模,李老師告訴他:“先統計一下客戶的要貨量,根據訂單數量增加產量。”張軍就計算了一下客戶的要貨量,竟然一天需要栽培120多盤,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于是張軍就按照這樣的總量進了500斤種子,2600個苗盤。
到了7月份,張軍每天都能銷售160盤左右的香椿芽。在與各大飯店、賓館接觸的過程中,張軍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要是給每家客戶做一個精美的香椿芽彩色菜譜,不僅客戶歡迎,也更方便食客點菜,食客點的多了。香椿芽的銷量也會大增。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李老師。李老師一聽也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他立即找到了廣告設計公司,精心設計了一個精美的香椿芽菜譜,免費贈送給學員。張軍把香椿芽彩色菜譜免費贈給各大賓館、酒店,香椿芽的銷量一下子上來不少。如今的張軍雇了一個送貨員,他一邊做著公務員,一邊做著小老板;一邊賺著工資,一邊掙著豐厚利潤,真是“錢途”無量。
貧困家庭重燃希望 香椿芽鋪就致富路
在本刊9期,曾經報道盲人學員王德生的故事。李老師免費教會他兒子志軍技術后,兒子帶著王德生回到湖南老家。這對殘疾夫妻把希望都寄托在香椿芽上,立即開始著手栽培。王德生眼睛看不到,妻子又行走不方便,俗話說。窮人的孩子翠當家,13歲的志軍學習了技術,就只有他能栽培香椿芽了。這么大的孩子本應是嬌生慣養,被家人溺愛的,可小志軍要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志軍不僅勤奮,還很聰明,李老師教授的技術要領,他全部記在心里,一點也沒忘。志軍慢慢地把香椿子栽培到苗盤中,王德生伸不上手,但坐輪椅的妻子能幫助照料。幾天后,香椿芽就長出了嫩苗。王德生用鼻子一聞,就知道香椿芽栽培成功了。如今的王德生已經成了香椿芽老板,他弟弟也很能干,又有駕照,哥倆看到用三輪送貨已不能滿足需求了,就買了一輛面包車,每天能將一百三四十盤香椿芽按照客戶預定的時間準時送到,一天下來可賺一千多元。
相關信息:無土栽培香椿芽學費880元,李老師細心傳授技術,現場實際操作,讓學員完全掌握為止。在栽培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李老師都精心指導,并傳授市場銷售經驗。
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1斤香椿籽可產10盤左右香椿芽,生長周期15天左右,不占空間,10平方米房間可連續日產30盤,一盤利潤有10多元,每天可賺二三百元。無土栽培香椿芽不受地理、氣候限制,四季都能生產。并且免費傳授無土栽培花椒芽技術,并贈送《香椿芽銷售指南》、《香椿芽六菜六湯菜譜》,每縣市只限一名學員。
無論函授還是面授,包教包會。對于面授的學員,李老師包吃包住。函授的學員通過栽培資料、教學光盤和李老師的電話指導。也同樣能掌握技術,同時贈送幾十種芽菜的栽培技術,函授面授包教包會,并常年供應優質良種及栽培設備。
鄭重聲明:天津紅油香椿芽在生產過程中保證不用營養液,因為香椿芽屬于一種高檔無公害蔬菜,用營養液將會失去它的品牌意義。現發現有些人根本不懂香椿芽的生長規律、習性及栽培所需要的條件,竟然謊稱在生產過程中只用營養液,進行宣傳招商欺騙讀者。本部具有十年生產、銷售、制種、教學經驗。每縣市只教一名學員。望廣大讀者明辨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