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眾多是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權威人士預計:未來幾十年,我國人口年均凈增仍將在1000萬人以上。這不僅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人口素質不高的狀況,也將進一步加大勞動就業壓力和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導致人口與社會及經濟發展、自然環境及資源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擴大。我國國情決定了必須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長期堅持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將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確立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GDP發展速度最快、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從長遠觀點來看,堅持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強國富民、建設小康型和諧社會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人口再生產類型重大轉變:
建國前,我國保持著傳統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是世界上出生率、嬰兒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的生活條件有了基本保證,衛生與教育水平也有了極大提高,人口再生產迅速進入到高增長時期。但由于我國在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和方針及人口政策上的失誤,使這一轉變過程出現了人口增長過速的問題。
二、我國的人口發展特點鮮明:
1、增長快:我國人口年出生率為二千多萬人,到1981年共出生六億多人口,減去自然死亡人數,全國人口較建國初期凈增四億六千萬。
2、基數大:除印度外,是世界上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3、年齡結構輕:導致未來的人口增長速度加快。
4、農村人口比重大:加速了人口的增長比率。
5、人口與地域發展比率不平衡:人均占地少的區域出生人口多(我國東南部),人均占地多的區域出生人口少(我國西北部)。
三、人口增長過快的結果:
導致社會發展過慢,經濟建設放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減速,資源、環境過度消耗:
社會發展、經濟建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資源、環境的過度消耗作為代價的,人口的過度增長是造成土地資源、水力資源最大危機的潛在因素。如果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去看待人我國的人口問題,就不能不將這一問題當作一個重要課題來考慮。
四、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1、生產力的矛盾觀決定當下經濟社會條件下必需實行計劃生育
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離不開勞動者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提高。人口增長過快,人口素質得不到提高,就必然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必須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才能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手段之一
我國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資源相對不足,仍然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要在科技文化落后的階段,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要在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的階段,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就必須要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只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長,才能擺脫不發達狀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擺脫貧困,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才能強國富民,構建幸福和諧社會;才能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提高國際地位。
3、實行計劃生育是宏觀調控的重要舉措
實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在新形勢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計劃生育是為了人口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的需要。使人口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是一種宏觀調控,其基本目的是為了使人口增長服從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通過計劃生育,減少人口出生數量,進而減少社會耗費,促進社會供需平衡,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總而言之,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要發展,要避免資源和環境的過度消耗,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構建幸福和諧的小康社會,就必須實施并堅持執行人口計劃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