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關注特種精銳部隊,更多的是聚焦其手中的精銳武器以及烽火硝煙中的表現。其實在特種部隊的領域里,除了精通操槍弄炮、各種戰技的特種作戰隊員外,還有一群另類的技術人員,他們同樣活躍在戰地前沿,但不是用槍,而是用手中的專業設備以及專業知識為其他隊友提供作戰相關服務。美空軍中就有一批這樣的人員,他們即是頭戴灰色貝雷帽的特種作戰氣象分隊的特種氣象員。
2008年5月5日,美國空軍正式批準為其下屬的特種氣象員編定新的空軍專業代碼AFSC,并正式認可了特種氣象員在特種部隊中的戰略地位,氣象情報的觀測、分析、預測等被認定為特種作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至此特種作戰氣象員這一特種部隊中的另類成員,才逐漸正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美國軍隊氣象員溯源
美國軍隊氣象員的歷史要比特種部隊早很多。美國陸軍的氣象預測服務最早始于1917年,當時美國加入協約國后向歐陸國家派出的遠征軍中就有軍事氣象員,他們為部隊作戰行動提供所需的氣象信息,評估氣象對作戰的影響等。1918年,美軍軍事氣象員第一次參與了在法國境內的軍事行動。不過當時,這些人員只能提供一些簡單的氣象服務。
二戰是美國氣象部隊大展身手的時期,在中緬印戰區(1942年6月)、諾曼底海灘(1944年6月)、荷蘭和南斯拉夫戰場中,這些氣象隊員多次參與了作戰部隊的氣象保障工作。在特種作戰方面,為支持敵后空降、滲透、突襲等作戰任務,軍事氣象員被賦予了更危險的使命,他們除了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歷經一系列的特殊訓練,如諜報、偽裝、戰斗技能等,以便在危險的敵占區順利進行氣象觀測、評估,并將情報傳回。二戰結束后的1947年,美國陸軍氣象部隊正式轉隸到新成立的美軍空軍之下,繼續為三軍提供軍事氣象服務。但是成立最初,并沒有特種作戰氣象員這一兵種,每逢出戰時只是臨時抽調幾名軍事氣象員伴隨作戰提供氣象保障。
特種作戰氣象員的誕生
美軍氣象部隊正式與特種作戰結緣起源于越戰時期。由于越南氣候變化繁復,美軍特種部隊在行動中急需隨行氣象員為他們提供更實時的氣象服務。于是,美軍在泰國莫肯機場組建了第10作戰氣象中隊,專門訓練專業的軍事氣象員,并在柬埔寨、老撾等國建立了秘密氣象觀測網絡。1971年11月,美軍特種部隊策劃了對北越“山西戰俘營”的特種突擊營救行動,第10作戰氣象中隊的氣象員成功地預測到預定行動日期的天氣狀況不利于營救后的撤離,并及時報告,促使行動提前24小時展開,這對整個行動的成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次營救行動證明了特種作戰氣象部隊在特種作戰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越戰后,美軍一度忽視了氣象員在特種作戰中的作用,其中最慘痛的教訓莫過于1980年發生的“伊朗人質事件”。當時,卡特政府制定了一個大膽的營救方案,代號為“鷹爪行動”。根據計劃,派遣三角洲特種部隊通過軍用運輸機降落于德黑蘭東南方向的沙漠簡易機場,同時,8架直升機從“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前往伊朗與運輸機會合。經由運輸機加油、補充給養后,直升機運載180名突襲人員飛往德黑蘭郊外的山區隱蔽待命;提前滲入德黑蘭的特工人員用預先準備好的車輛把突擊隊員直接運進德黑蘭市區。營救得手后,3架涂有伊朗空軍飛機顏色的美軍直升機就會把獲救的人質空運到伊朗西部的另一個臨時開辟的簡易機場,改乘一架提前飛往那里等待的運輸機前往埃及或西歐。本來整個行動環環相扣,堪稱海陸空立體接力,但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氣象因素,而巧的是行動當天伊朗西北部沙漠風暴出奇得大,先后有數架直升機出現故障而被迫退出行動。更為不幸的是,在匆忙撤退中,數架直升機和運輸機因沙塵過大、能見度過低而相撞,直接造成8人死亡。
“伊朗人質事件”鎩羽而歸后,美軍開始重視特種作戰中的氣象因素,并在人員培訓,使用機制和編制上對特種氣象部隊予以傾斜。汲取教訓后,之后的歷次特種作戰行動中都能見到氣象人員的身影,他們與特種士兵一起出入極度危險的戰場前沿,為后續部隊乘機的起降、天候對作戰行動的影響等提供細致的氣象預測服務,如逮捕巴拿馬總統的“正義事業”行動、沙漠盾牌/風暴行動、海地“維護民主”行動、在南美展開的反毒品特種作戰以及近期全球反恐戰場中的持久自由行動和伊拉克自由行動等,均有特種作戰氣象隊員亮相。
特種作戰氣象分隊任務及編制
如今特種作戰氣象分隊的任務遠比成立之初復雜得多,通過訓練,隊員個個是精通作戰技能的氣象專家。在充滿危險的戰場前沿,他們必須要收集、評估、分析天候和各種自然環境情報,比如海洋、河流、雨雪及地形等,預測未來可能的天氣情況對作戰行動的影響等,輔助同行的特戰部隊指揮官制定任務計劃,選定精確的行動路線和目標。
此外,特種作戰氣象分隊還要身兼特種偵察任務,收集高空大氣數據,組織、建立并維持氣象數據收集網絡,判斷敵方對氣象預測的能力等。毫不夸張地說,現在美軍任何一次成功的特種作戰行動,都離不開特種作戰氣象員的參與。
目前,美軍共擁有約100名特種作戰氣象員,其中1/4為軍官,編為第10作戰氣象中隊。該中隊隸屬于第720特種戰術群,部隊駐地為佛羅里達赫伯特訓練場。特種部隊執行作戰任務時,則將2~3名作戰氣象中隊的成員配屬至各作戰小組中,保障特種作戰任務的完成。
特種作戰氣象分隊的訓練
在美軍中,特種作戰氣象員可算是訓練方式、內容較為系統和獨特的兵種之一。他們不僅要掌握一般特種部隊所熟悉的常規特戰技能,還要掌握氣象學、軍事地理、情報學和社會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從一名剛剛入行的新手成長為合格的特種作戰氣象員,必須要經過61周獨特、復雜的訓練,訓練包括海、陸、空各種地域環境下。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有資格戴上象征特種作戰氣象員的灰色貝雷帽和SOWT(Special Operations Weather Teams)徽章。
遴選
德克薩斯州拉克蘭空軍基地是培養特種作戰氣象分隊新成員的第一站。氣象隊的新成員均來自有一定作戰經驗的老兵。在這里,短短的兩周時間內,他們將要學習一些基礎課程,包括運動生理學、營養學、基礎訓練等,并了解特種作戰氣象保障的歷史和基礎知識。
初級技能訓練
在密西西比州基斯勒空軍基地,通過遴選的新兵們將度過30周的具體課程學習,包括中短期天氣預報、計算機操作、衛星云圖辨讀、天氣圖表分析、氣象雷達、熱帶氣象、氣象分析、氣象預報技術以及各種氣象觀測儀器的使用。在進行這些課程的同時,隊員還將穿插進行特種戰斗、載具駕駛等技能的訓練。
空降訓練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特種作戰氣象員,各種傘降技能是必須具備的。在喬治亞州本寧堡,隊員們將花費3周時間來學習各種傘降技巧,以便在實戰中隨特種部隊從高空向目標區滲透。

空軍野戰生存訓練
在華盛頓州費爾柴爾德空軍基地,為期兩周半的生存訓練亦稱為魔鬼周,隊員們在這里將掌握各種野外生存技能,具體包括野外生存及裝備使用技能。在模擬的各種氣候條件和危險環境下,隊員們除了技能過硬外,還需具備強烈的求生意志和永不放棄的決心,才能免于被淘汰。
水下生存、逃生訓練
該階段的訓練只持續3天,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海軍航空站內進行,其中2天為水域作戰環境下的生存技能,1天為水下逃生技能訓練,隊員們在這里將學會如何從失事的飛機、艦船中逃生以及水下援助同伴的技能。
初等特種作戰氣象員訓練
完成上述一系列基礎性訓練后,隊員才在北卡萊羅納州波普空軍基地正式開始為期13周的特種作戰氣象員的綜合技能訓練,內容包括體能訓練、嚴格的氣象技能訓練、戰術氣象觀測、小分隊戰術、陸地測向、戰術通信、爆破、傘降野戰等。至此,作為一名特種作戰氣象員的全部訓練才算完成,合格者即有資格佩戴榮耀的灰色貝雷帽和徽章。
特種戰術進階技能訓練
在佛羅里達州赫伯特訓練場進行的這一長達12~15個月的高級訓練階段并不包括在61周的訓練時間內,而是新近增加的專為初級特種作戰氣象員準備的進階課程,用以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技戰術素養。該訓練分為基本技能、核心任務和行動前準備訓練三個階段。
編輯 張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