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陸戰隊,如同大海一樣神秘不可測,這支部隊在軍中被譽為“陸地猛虎、海上蛟龍、空中雄鷹”!
在建國80周年之際,重溫中國海軍陸戰隊的英雄本色,感受其所帶來的激勵和震蕩,相信每個國人都當為之驕傲和自豪——
浮沉中問世
在我國,海軍陸戰隊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孫中山建立民國政府之時,在原清朝海軍警衛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一個海軍陸戰營,到了1927年,其總兵力擴大到2個混成旅、4個補充團和2個獨立團,但由于當時的民國政府從精力到財力都無力扶持其規模的再度擴大,因此新生的海軍陸戰隊自組建初期,幾乎沒有什么重大建樹,平平淡淡地渡過了“成長期”。
雖說民國時期的中國海軍陸戰隊沒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壯舉,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時任海軍陸戰隊營長葉劍英的率領下,海軍陸戰隊隨江防艦隊護衛孫中山從桂林經梧州東下廣州,平息了陳炯明的叛亂。這是海軍陸戰隊在葉劍英的率領下執行的一次任務,對年輕的中國海軍陸戰隊來說是一次成長的歷練。
在抗日戰爭初期,由于國民政府的海軍艦艇幾乎全被日軍擊沉或自沉,在喪失了制海權后,海軍陸戰隊很難發揮威力。其官兵在失去戰艦后,紛紛以不同形式參加了陸上的戰斗行動,于是海軍陸戰隊很快就被撤編。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海軍陸戰隊就像飄浮在海上的一枚樹葉,隨著風起云涌,便消失在浪濤之中。
新中國成立后,開始組建自己的海軍陸戰隊。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奪取仍被國民黨軍所占的島嶼,專門組建了海軍陸戰第1團。朝鮮戰爭結束后,部分援朝部隊被劃撥到陸戰隊,其兵力曾一度高達8個師、11萬人。不過1957年1月,陸戰隊在中央軍委調整全軍組織編制時被撤編,退出了歷史舞臺。
1979年,為應對周邊環境,特別是南海地區快速部署任務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重組海軍陸戰隊,并以旅的編制配屬三個艦隊。1980年5月,中國海軍陸戰隊第1旅在海南島正式成立。1990年代,為了應對日益緊張的臺海局勢,海軍陸戰隊再次擴編。
時至今日,中國海軍陸戰隊已發展成由兩棲偵察兵、陸戰步兵、裝甲坦克兵、炮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諸兵種合成的能快速反應的兩棲作戰力量,成為兩棲作戰的拳頭部隊。
探索中發展
在1979年再建之初,原本來自陸軍的這些海軍陸戰隊隊員,搖身一變成了“非海非陸”的新兵種,雖然之前曾有過海軍陸戰隊,但實質上的訓練、戰技應用等都沒有形成體系,因此新成立的海軍陸戰隊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實用的經驗可繼承。海軍陸戰隊隊員們面臨的是一條邊探索邊發展的道路。
面對這樣的情況,海軍陸戰隊先從干部開始進行拆拼組合,首先讓他們到陸軍院校去學戰術,然后再送到海軍院校去學海軍知識,回來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總結。當時,從上到下,周有周總結,月有月總結,年有年總結,各部門有各部門總結,各小組有各小組總結。功夫不負有心,在摸索中,陸續形成了適合于海軍陸戰隊的訓練方案。真正意義上的海軍陸戰隊逐漸步入正軌,開始了她的茁壯成長。
中國海軍陸戰隊的成長反映出來的不是簡單的建制與發展、訓練與實戰,而是一種民族的精神,一種崛起后的中華民族蒸蒸日上的精神。
精兵練就第一步
——與大海合一
中國海軍陸戰隊訓練的嚴格程度可與歐美等軍事強國相媲美。也正是因為有了如此“煉獄”似的訓練,目前的海軍陸戰隊隊員的素質、技能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既然是海軍的一個兵種,所有隊員就得先適應大海,而海上訓練的初級科目就是抗眩暈訓練。部隊一到海上,新隊員們開始時像一群歡蹦亂跳的小鳥,可沒過多久,隨著船的上下起伏,隊員們的身體就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肚子里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張口就嘔了出來,身體也開始發軟,幾乎無法站立,一個個垂頭喪氣,剎時間變成了“弱小殘兵”。但為了讓他們從受不了到完全適應,隊長把那些躲著不動的隊員都集合到一起,讓他們到餐廳、廚房等狹窄的空間站著,直到克服眩暈癥。通過這樣強迫的方式,讓隊員在海上能像陸地上一樣自如行動。



為了適應未來的遠海登陸作戰,對海軍陸戰隊員進行耐熱耐渴訓練更是不可或缺。在超過40℃的高溫天氣,陸戰隊員們被拉到海邊訓練,毒辣辣的太陽直射到身上,從地底下冒上來的熱氣使人異常憋悶。很快汗水便像決了堤的河水奔涌而出,眨眼間衣服就全都濕透了,粘粘的貼在身上,就像穿著一套緊身衣,那感覺就像一萬只螞蟻在周身爬行。身體中的熱量已經沒有地方散了,頭開始發暈,身體開始發飄,胃里就像包著一團火,不噴出來就會被燒焦了。
在身體快被“烤焦”之后,緊接著便是下海進行游泳訓練。在岸上被陽光曬得無處逃避,剛一入水的確感覺舒服不少,但剛剛還像火炭一樣的身體,在海水中逐漸變涼,不到20分鐘,身體就開始發僵,嘴唇開始發紫,下頜抖的頻率也越來越快,整個身體幾乎縮成一團。之后,終于可以出水了。剛剛經過海水浸泡的皮膚,經過強光一曬,水立刻就被蒸發掉了,海水中的鹽分卻留在了身上,除了依舊灼熱得難以忍受外,還增加了更多的不適感。由岸上到海里,再由海里到岸上,這樣反復訓練,沒過兩三天,隊員皮膚上就會起一層水泡……
這僅僅是海軍陸戰隊訓練場上的一個小小剪影,但內此可以看出他們的日常訓練是多么嚴苛,初級訓練尚目如此,遑論更為專業的特種兵進階訓練了。
精兵演練檢驗實戰水平
這是一次艱苦卓絕、險象環生的實兵演練——
演習號角吹響了,海軍陸戰隊龐大的海上編隊急速駛進了登陸地域。到達泛水地域后,兩棲登陸艦就像浮出水面的一條巨鯨,緩緩地張開了“鐵嘴”。兩棲坦克開始從登陸艦的門橋中爬了出來,接著,泛水后的兩棲裝甲車輛也由中間向兩翼展開,最終排成一個整齊的橫隊。
登陸是演習最緊張的階段,也是戰斗中最艱難的時刻,此時若是被“敵人”的直瞄火器鎖定,戰斗力就會受到重創。一聲令下,兩棲裝甲車輛尾部的水流噴出很遠,沖擊開始了!海軍陸戰隊的戰車開始向“敵”岸猛沖過去,防浪板上翻涌的水花四濺到了坦克的炮塔上,兩棲坦克和裝甲車輛隨著海浪在水中上下起伏,一會兒步入波谷,仿佛被大海所吞噬;一會兒又浮出水面,重展“蛟龍”的英姿。
從水中登陸灘頭處處險象環生,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敵人”的陷阱。但到了“敵”岸邊的水際灘頭,要想全部排除“敵岸”密布的反坦克障礙物也沒那么容易,有時比打掉敵人一個碉堡還難。看看那長長的軌條砦(zhái),斜斜地向海中伸出,裝甲車輛一旦撞上,就會被其“粘住”不能動,之后就成了“敵”反坦克火力的固定靶,即便是幸免地躲避掉火力追擊,也會因大量滲水而無法繼續戰斗。至于反坦克浮雷、沉底雷等強大的爆炸力甚至會波及到海軍陸戰隊的隊員。
機智地繞開這些反坦克障礙物后, “敵”岸上的障礙仍舊是五花八門。首先由工程兵清除路障,以保證戰斗路線的暢通;隨后填平深深的反坦克壕,在寬闊地帶架設上機械化橋……海軍陸戰隊隊員們才終于可以順利登陸了。
此時,我“水柜”頂上的火炮也開始發威了,一發發炮彈拖著長長的火舌飛向了岸邊“敵人”的目標,隨著一聲聲巨響,目標被炸開了花,一個個預設的“敵”碉堡、火力點、裝甲車輛在戰場上被一一抹掉。
隨即,搭乘兩棲裝甲車的海軍陸戰隊隊員下車投入戰斗,他們矯健的身影在“敵”陣地上忽東忽西,時而快步前進,時而臥倒射擊,并與坑道、塹壕、碉堡內的“敵人”進行最后的搏斗。一顆顆槍彈劃破長空時發出的呼嘯聲,與一道道火蛇留下的耀眼光跡組合成了一部雄壯的戰斗樂章。
和平時期亦顯英雄本色
和平年代下的中國海軍陸戰隊,在全面進行戰術、戰技訓練的同時,也在積極拓展使命任務,努力打造多樣化軍事任務,進一步提升作戰能力。目前,應對國際上熱門的軍事主題,中國海軍陸戰隊在軍事訓練中不斷增加新科目,如反恐、搶險救災等。
搶險救災是海軍陸戰隊義不容辭的職責,這同樣也是一場戰斗,是沒有硝煙的戰斗,是人與天的抗戰。
1987年6月,持續的暴雨使南方多個省市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呼嘯的洪水順江而下,一個縣10多萬民眾被困水中,被淹沒的農田和倒塌的房屋不計其數。救人要緊,海軍陸戰隊五連受命立即奔赴災區搶險。接到命令時是深夜12時,被精心挑選的70多名海軍陸戰隊隊員組成7個突擊組,攜帶著24只橡皮艇、開著2輛兩棲裝甲車于凌晨1時從駐地出發,經過3小時的急行軍到達災區。
此時的災區幾乎全部被洪水淹沒,整個鎮上最淺地方的水深也在3m左右。洪水的浸泡,再加上風雨不斷地沖擊,每隔幾分鐘就會有房屋倒塌在水中。災民們有的站在屋頂上,有的緊抱著樹木,呼救聲此起彼伏。
7個突擊組開始行動了,那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戰斗!群眾有的已在水中浸泡了十幾個小時,不但體力消耗殆盡,就連精神也幾近崩潰,他們完全靠著求生的本能抓住身邊的樹木或是其他漂浮物。海軍陸戰隊隊員奮力前行,將處于生死邊緣的群眾搭救出來,可那小小的橡皮艇每次只能容下5個人,為了多救一個災民,為了多讓一個人早點脫離危險,海軍陸戰隊隊員全都跳進水中推著橡皮艇走。橡皮艇極易被水中帶刺的灌木籬笆等尖東西刺破,隊員們就用自己的身軀當鋪墊,讓橡皮艇從他們的身上開過……。整整7天的抗洪搶險,海軍陸戰隊隊員們一直泡在水里。前后共救出群眾近3000多人。
又是一個十萬火急的任務,1998年夏季,從南方的廣東到北方的黑龍江,告急文書如雪片而至,全國上下均處于緊張的搶險救災中。接連不斷的暴雨使南方的災情異常嚴峻,長江和黃河大堤處處險象橫生,一旦長江和黃河決了堤,其下游的城市就會一片汪洋,這會使災難更加嚴重。
中國海軍陸戰隊又在第一時間奔赴受災地區,投入到新的“戰斗”中。災區的大部分區域都處于幾米深的水中,幾乎每一個還能漂浮在水面的物體上都有災民存在,搶險任務異常繁重。陸戰隊隊員駕馭著各種水上交通工具四處穿梭,憑借良好的水性,堅強的毅力,將一個個災民送到安全地帶,再次驗證了“水中蛟龍”的稱號!
修堤固壩同樣是救災的重點。海軍陸戰隊隊員身負百余斤重的沙袋步履矯健,憑借良好的身體素質,隊員們出色地完成了固堤任務。
暴雨過后,盛夏時分,南方的酷熱難耐是盡人皆知的,太陽毒毒地炙烤著大地,照在身上火辣辣的疼,而地面上的水氣被陽光一蒸發宛如是在洗“桑拿”。參加搶險的許多人員紛紛出現中暑癥狀,而海軍陸戰隊的隊員,由于平時經受過耐熱耐渴訓練,依然個個精神抖擻,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用汗水和血水守護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
同樣,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中國海軍陸戰隊某旅官兵,43小時摩托化行軍數千公里,赴四川地震災區遂行搶險救災任務。在這特殊的戰場上,中國海軍陸戰隊“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能勝”,奮戰在救災第一線。突擊“鯊魚嘴”、出擊“死亡谷”、機降漩坪鄉、深潛堰塞湖……憑借平日練就的多種作戰本領,海軍陸戰隊在抗震救災戰場上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再一次彰顯了雄獅勁旅的戰斗力!
藍疆碧海鑄就輝煌明天
這支代號為“虎、龍、鷹”的精英部隊,不僅出色地完成多次軍事演習和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任務,還先后與美國、法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共同訓練比武,盡展中國軍人精湛的軍事技能。2008年,海軍陸戰隊圓滿完成北京奧運會青島賽區的安保任務。2009年4月,海軍陸戰隊官兵還隨海軍艦艇編隊遠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他們以卓越的軍人氣概守衛著祖國的藍疆碧海。
戰斗,毋道硝煙與和平!和平時期展現出的英雄主義、豪邁氣概同樣令世人贊嘆、令國人驕傲!
編輯 張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