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種菜增產致富
時聞祥
今年39歲的盧偉,家住松原經濟開發區興原鄉前瓦房村,1998年,盧偉和妻子孫鳳梅建起4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從此,盧偉就開始種植大棚蔬菜。為了保證大棚內的溫度,盧偉在大棚內搭了四個火爐,兩人每隔1小時就要添一次煤,連續24小時不停歇,但溫度還是不太穩定。
一天,盧偉還像往常一樣給爐子添煤,由于“爐鉤子”使用時間過長,被燒紅了,不能用了,盧偉就找來一桶涼水,將“爐鉤子”放入水里,待冷卻后繼續使用。當“爐鉤子”被放入水中的一剎那,水中發出“滋滋”的響聲,接著冒起一股水蒸氣。此時盧偉想,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地下也產生這種熱氣,讓地表均勻受熱呢?
有了想法,盧偉便開始研究,他首先想到了“地火龍”,但由于“地火龍”必須利用煙道,燒柴既費時費力,又污染環境。所以這個想法被盧偉自己給否定了。隨后,他又想到現在樓房取暖用的“地熱”會不會可行呢?2003年7月,盧偉把這個想法落到實處,為了節省投資,他購買一些地熱水管余料,自己動手拼接,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成功地將地熱水管安裝在地表下25公分處。由于不知道安裝后效果如何,盧偉在大棚內只安裝了一半地熱水管。經實驗,安裝了地熱水管的那一半明顯比沒安裝的植株生長茂盛,產量也有所增加,而且可以隨時調整溫度。轉年,盧偉將整個蔬菜大棚都安裝了地熱水管。
使用地熱種菜已有5年的時間,孫風梅說:“很多蔬菜批發商都來我們這進貨,不管什么時間,只要有人來批菜,我們都能接待。”據介紹,安裝地熱后蔬菜的成熟期要比以前提前一個月,收入也增加了。
果品賣高價有訣竅
荊叢林
科學生產 嚴格管理
生產是果品的第一關口,是決定果品品質的關鍵所在,果園管理是否科學決定果品的品質,也影響到果品的價格和收益。因此,這一環節中,果農一定要講科學,諸如不要使用農藥。不施用化肥,按照有機產品的標準組織生產,使果品的品質達到一流,為參與市場競爭奠定基礎。
宣傳在先 賣果不難
作為產果區的政府部門、果業協會要發揮優勢,充分利用互聯網、電視、電臺、報刊等媒體,發布果品信息,還可組織一些像“西瓜會”、“蘋果節”之類的活動,宣傳造勢,吸引客商。有經濟條件的果農,也可以自己花錢利用媒體進行宣傳。
包裝一變 價格翻番
俗話說:貨賣一張皮。現在產果區的果農及經銷者越來越重視果品的包裝了。果品包裝朝著兩個趨勢發展:一是大包裝向小包裝發展。以蘋果為例,原來的包裝箱都在20公斤以上,30公斤的相當普遍,現在流行10公斤以下包裝。二是高檔化。外包裝箱設計非常精美,具有一定造型和華美逼真的圖片,非常吸引人們的眼球,內包裝也發生著變化,由網套向包裝紙、網套、小包裝盒三組合發展。另外,透明包裝、組合包裝、禮品包裝成為果品包裝的潮流。
注冊商標 打出品牌
由于地域不同,果品的品質有較大差別,所以,為了使自己的優質果品能夠賣到優價,必須申請注冊自己的商標,打出自己的品牌,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注冊商標不一定要每個果農都出面注冊,可以是某一區域內的果品,由政府部門或果農協會組織出面注冊,商標由某一區域的果農或果商共享。
貯藏保鮮 增值不難
近幾年的水果市場行情是,果品大量上市的旺季價格較低,而在淡季物以稀為貴。不少地方的果農、果商、經紀人采用冷庫、氣調庫在采摘季節把水果包裝貯存,然后在淡季陸續供應市場。一般情況下,以10公斤紅富士蘋果為例,一箱蘋果成本價為30元,貯藏保鮮到春節后可售到50元,除去貯存成本5元,一箱果增值在15元左右,效益是可觀的。
水果加工 效益倍增
對一些質量較差的雜果,可采用加工的方法使其增值。例如,可加工成果脯、果酒、果汁等。果農可將自產的果品售給相應加工的廠家,達到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