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創業個案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很多創業者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創業前認為最艱難的時期是籌備創業的階段,當公司正式運作后,便可暫時松懈。而創業后,卻發現當公司開始運轉,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常常令人不知所措。
事實上,在創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各種疑難雜癥是很普遍的。如果不正確診治,就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然而這些疑難雜癥出現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1 熟人搭伙好開飯
很多創業者在選擇合伙人時。總喜歡在熟悉的圈子里找。由于彼此熟悉了解,因此在創業初期常憑感情做事,對于創業中出現的經營方向、用人問題、財務問題等也大都以忍讓、和解的方式處理,而忽視了必備的契約簽定和嚴格的約束制度。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工作關系引發的矛盾和問題會逐漸顯露,不僅不利于創業的快速發展,有時甚至導致創業步入死亡境地。
當年愛多公司股東陳天南在媒體上發表的律師聲明,就是“愛多危機”的導火索。陳天南是愛多公司總裁胡志標的兒時伙伴,當年出資參股,為“愛多”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后他卻給了“愛多”致命的一擊。
2 哪兒熱鬧奔哪兒
有些創業者在確定經營方向時愛盲目跟風,哪行賺錢就做哪行,總覺得這樣能減少投資風險,并能少走彎路。然而,市場運作有其自然周期,當市場過于飽和時。利潤空間就會縮小。“一窩蜂”熱潮有時正意味著惡性競爭即將來臨。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一旦跟錯了,就會掉進投資的陷阱。因此,創業前周密的市場調查和理性的分析尤為重要。這如同股票投資一樣,風險與利益共存,哪種股票適合做長線,哪種適合做短線,何時跟進。何時退出,都需要冷靜對待。
3 短視老板短命店
因為中國曾經缺乏創業的環境,所以我們的創業者就如同被帶進燒餅店的餓鬼,抓到什么吃什么,哪還顧得上去隔壁味道更美的餃子店嘗嘗。很多創業者之間的區別就是有的被帶進了燒餅店,有的被帶進了餃子店,不遠處全聚德的招牌卻沒人看見。沒有長遠戰略規劃的企業大多都是短命的,富不過一代,更不要說三代了。
4 貪大求全死得快
一個企業在創建以后,成長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如果過分追求成長的速度。無異于拔苗助長。其實,企業經營好比一場馬拉松比賽,不是看誰現在跑得快,而是看誰能在關鍵時刻跑到別人前面去。在創業過程中,當企業效益逐漸凸現后,創業者不能一味地擴大營運規模,而應關注并妥善處理資金預算、市場預測,以及材料、人員相關要素的協調等管理問題。如果對這些問題沒做好充分準備,那么高速的增長只能帶來巨大的風險。舒馬赫1973年就說“小即是美”,雖然這個提法被認為太理想主義,但企業大了難免官僚、遲鈍,“小”所代表的靈活與敏銳的確令許多大老板心向往之。
中國這個市場沒有誰能一口吃下去,飯菜可以免費,肚子可是自己的。不但可以和你所處產業的上、下游廠商聯手。適當的時候和競爭對手聯手也未嘗不可,只要記住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5 你辦事我不放心
無論作為老板的你有多能干,都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工作。在不同專業范圍內雇用有關的專才,給予他們發揮的空間,才能使各人盡展所長,令公司得到最大的利益。自己要的人找來了,可是“你辦事,我不放心”,很多大老板就是學不會信任下屬。
這也難怪,不能埋怨諸氣亮沒替劉備培養出干部,實在是小材難支大廈。商戰的現實已經證明,一頭獅子領導的綿羊是很難“走出非洲”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實際上能做到像柳傳志信任楊元慶那樣的真是不多,所以中國的聯想也只有一家。
6 跑得又快又省料
“多快好省”,這是理想化到幾乎無理性的說法。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似乎是縈繞在大多數老板心中的對下屬的美麗期待。在中國,高薪能不能凝聚人才先另說,然而沒有高薪想聘到良將的機會一定十分渺茫。您要是覺得自己的事業自己已經玩不轉,想找幾個幫手,請提前設計好激勵機制。
創業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成功與否,除了與創業資金、創業機會有關外,還與創業理念、創業方法密切相關。因此,創業者事先要考慮到各種要素,做好萬全的準備。同時還應具備相關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創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