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歲月,鞍鋼不停前進著,身后的足跡定格為一座座里程碑鞍鋼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鋼鐵企業之一。1948年鞍山解放,當年12月26日,"/>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br> 
60年歲月,鞍鋼不停前進著,身后的足跡定格為一座座里程碑
鞍鋼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鋼鐵企業之一。1948年鞍山解放,當年12月26日,新鞍鋼正式成立。經過60年的發展,鞍鋼從一片經歷了紛飛的戰火,百孔千瘡,被斷言“這里只能種高粱”的廢墟上起步,發展到了現在的從采礦、選礦、煉鐵、煉鋼到軋鋼綜合配套,包括焦化、耐火、動力、運輸、冶金機械、建設、技術研發、設計、自動化、綜合利用等輔助單位組成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截止到2008年,鞍鋼累計生產鋼3.81億噸,鐵3.75億噸,鋼材2.77億噸,上繳利稅1245億元,相當于投入的23倍。
60年歲月,鞍鋼不停前進著,身后的足跡定格為一座座豐碑。
重建鞍鋼
一位老工人回憶說:“在鞍鋼重建的時候,前三座高爐的重建沒花國家一分錢。為什么能這樣呢,因為有‘孟泰倉庫’。”他說的這個“孟泰倉庫”,就是鞍鋼重建時期工人精神的一個縮影。
從老鞍鋼變成具有當時先進生產力的新鞍鋼,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生產設施被破壞、大量生產工具缺失、外部戰火不斷、技術人才匱乏……鞍鋼人的做法是:戰火不斷?那就護廠,轉移器材;生產工具缺失?那就獻交器材;技術人才匱乏?那就采取請外方專家加自行培養的方式解決;生產設施被破壞?那就自己修!
鞍鋼的重建從1948年末的獻交器材運動開始,為了加速恢復生產,很多工人群眾將自有財產捐了出來。截止到1949年2月10日的統計表明,由于人們的無私貢獻,捐獻出來的物資令人瞠目:1000余種21萬余件,當時獻交的特級功臣魏榮夫一人捐獻了148件。
鞍鋼的建設很快開始了。由于工人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多數項目都提前完成:2號平爐提前6天、2號高爐提前1個月零3天……1949年6月26日,鞍鋼成功煉出了第一爐鐵水。
新鞍鋼的重建并沒有完全依賴國家支援,工人自身節儉與積累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孟泰倉庫”。“孟泰倉庫”得名于鞍鋼的全國勞動模范,“老英雄”孟泰。重建初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的破壞,鞍鋼只剩下一個空殼,高爐群千瘡百孔、七歪八扭。孟泰從看到這一幕時起,就下定決心要為國家分憂解難。從此他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臉,揀回一根根鐵線、一顆顆螺絲釘、一件件備品。在他的帶動下,全廠工人都行動了起來,在短短的數個月內,回收了上千種材料,撿回上萬個零備件。這些“寶貝疙瘩”形成的“孟泰倉庫”對恢復生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現在的鞍鋼,“孟泰倉庫”仍存在著。
“三大工程”以及其后的高速發展
王崇倫的試制已經失敗了很多次,但他還是不斷嘗試著。為了攻克加工鞍鋼礦山系統急需的鑿巖機的卡動器,他已經工作了許多天。1951年以來,他的多項發明創造對鞍鋼做出了巨大貢獻:制造卡具,提高工效8倍,順利解決了志愿軍急需的飛機副油箱拉桿任務;改造用于制造出油口的卡具,使出油口從一天49個增產至490個……這次鑿巖機卡動器的挑戰擺在面前,他又默默攻克起來。最終他成功了,他改造成的胎具由單一加工一種零件到能夠加工鑿巖機上的14種零件,同時把生產效率提高了6倍,被稱為萬能工具胎。王崇倫是鞍鋼“三大工程”啟動后萬千工人中的杰出代表,成為鞍鋼高速發展時期的縮影。
新中國的第一批重點工業建設項目,就包含鞍鋼的“三大工程”:無縫鋼管廠、大型軋鋼廠以及煉鐵廠第7號高爐的建設。這三項工程均為蘇聯提供設計及成套設備,中國自行建設安裝的大型現代化工程。這“三大工程”于1953年相繼投產。鞍鋼“三大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標志著鞍鋼進入了一個新的高速發展時期。
改制改造
高速發展的階段之后,鞍鋼的發展逐步放緩。八五期間,鞍鋼遭遇了重大的經濟困難:合同不足,資金短缺,發不出工資,高爐被迫停了兩座,被人欠貨款138億元,外債86億元,瀕于破產。此時,鞍鋼又做出了一次大膽的選擇:走自主創新之路。鞍鋼的改革從責、權、利統一的問題入手,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營方式轉成利用市場經濟的體制運作,效果十分明顯。此后面臨裝備現代化改造,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時,鞍鋼選擇了將比較優良的資產包裝起來,實行部分上市的方式進行籌資。在籌得資金的幫助下,進行技術改造,執行“九五”計劃,鞍鋼最終走出了困境。
“九五”期間,鞍鋼制定的第一步目標是自我積累,進行技術改造。剛剛復生的鞍鋼所處的環境還很艱難,鞍鋼人節衣縮食,頂住重重壓力通過平爐改轉爐,模鑄改連鑄等技術改造,實現了節約成本;又以提質降耗,環境治理為目標實施了技術改造。這一步的成功為鞍鋼后面走得踏實奠定了基礎。一定要提及的是,鞍鋼在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停步,2008年,鞍鋼發布了自己的首份可持續發展報告,標志著鞍鋼已經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思路。
“九五”計劃的成功激勵了鞍鋼人。十五期間,鞍鋼立下兩大目標:東區改造,西區500萬噸精品鋼基地建設。后者給后來的鞍鋼極大的影響。
跨進十一五,中國的鋼鐵產能增速很快,再新建鋼鐵項目投資成本太高;同時中國已經是鋼鐵大國,卻不是鋼鐵強國。在此背景下,現任鞍鋼總經理的張曉剛提出了“四個轉變”的理念,即在長大方式上,從投資新建為主向投資新建與兼并重組并重轉變;在產業布局上,從內陸發展向沿海發展和國際化經營轉變;在自主創新上,從核心技術的“追隨者”向“領跑者”轉變;在對外輸出上,從單一的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和管理輸出轉變。將鞍鋼的“全面騰飛”目標定位為:到2015,年產鋼進入世界鋼鐵行業前10位,成為鋼鐵業特強、多角化產業協調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夠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特大型跨國集團。
在這一階段,鞍鋼最引以為傲的成果是2008年9月12日建成投產的鲅魚圈鋼鐵項目——這是鞍鋼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項目,也是繼鞍鋼西部500萬噸現代化精品板材基地之后,鞍鋼全流程自主設計、集成、施工建成的又一現代化精品鋼材生產基地。鞍鋼鲅魚圈鋼鐵項目的建成投產,全面增強了鞍鋼產品的競爭力,對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實力,開拓國際市場,打造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為了實現四個轉變,達成最終目標,新一代鞍鋼人在“創新、求實、拼爭、奉獻”的鞍鋼精神鼓舞下,不斷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