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和東航上半年實現贏利,很大程度上依賴油價回升后燃油套期保值浮虧的轉回。民航業上半年需求的恢復,更多依賴票價下降
國家民航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航線客運量實現了20%以上的增速, 1~6月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分別為191.9億噸公里、1.07億人次和189.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9%、16.4%和下降7.3%;其中,境內航線(不含港澳臺)旅客運輸高速增長,同比增長20.4%,位居全球第一,全行業實現利潤48.6億元,扭轉了虧損局面。
國內民航市場的紅火,與國際市場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據悉,2009年上半年,國際客運市場同比下降7.6%,貨運市場下挫20.6%。根據國際航協的統計,亞太航空公司 6月的客運需求同比下降14.5%,5月降幅14.3%。這樣的市場狀況使全球贏利最強的新加坡航空,也報出2003年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
不過從目前情況看,國航和東航實現贏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油價回升后燃油套期保值浮虧的轉回。民航業上半年需求的恢復,更多依賴票價下降。中信證券航空分析師馬曉立表示,國際客運需求仍舊低迷,運力的削減無法趕上需求的下降,即使推出較低的票價,8月的客座率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
航油期權決定盈虧
來自A股市場的民航業兩份中期年報于年中同時推出,盡管即將整合為一家公司,東方航空和上海航空上半年的表現卻是一家歡喜一家愁。
ST東航發布的中期財務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ST東航營業收入為174.9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8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1.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72億元。而*ST上航上半年仍然虧損,虧損額912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虧損6.79億元。
報告期內,ST東航內地航線收入120.76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3.54%,占營業收入的69.01%。國際航線收入44.9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2.65%,占營業收入的25.70%;港澳臺航線收入9.2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92%,占營業收入的5.29%。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國內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國航上半年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長了50%以上。
2009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由于金融危機造成的衰退仍在持續,ST東航的半年報將2009年視為運輸業最為困難的一年。但是,為什么ST東航、國航還會贏利11.74億元呢?中信證券航空分析師馬曉立對《國企》記者表示,這完全是受航油期權合約形成的賬面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影響,“同時東航還有上半年民航建設費返還7個億”。 不過,由于2009年上半年仍然存在實際交割的期權合約,ST東航因此帶來的現金損失為12.89億元。
2008年底,東航燃油套保浮虧62億元。 2008年四季度,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挫,國航套保合約出現巨額虧損。此前上市公司公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國航在燃油套期保值合約上的損失約為68億元。
彼時,航空企業在航油衍生品投資上的巨虧讓國人一時側目,更引得國資委不得不注資。到今年3月,東航和國航曾發布了一份關于航油套保公允價值敏感性分析報告,對油價上漲帶來的公允值減虧做了預測。油價如果比2008年上漲10%到30%,國航公允值減虧32億元至44億元,東航也減虧30多億元。2009年6月30日,原油期貨價格比2008年年底上漲了56.7%,遠遠超過30%的上漲幅度。若按這一漲幅計算,國航今年的燃油套保合約賬面減虧幅度將超7億美元(約48億元人民幣)。
就目前航油價格上漲情況而言,多位業內分析師對《國企》記者表示,國航和東航可能從套保航油中獲利幾十億元。在航油套保經歷一番過山車的轉折后,去年沒有參加航油套保,逃過一劫的南航今年上半年的嬴利將低于國航和東航。
金融危機影響猶在
截至2009年6月30日,以航班起降架次計算,東航分別占虹橋與浦東機場市場份額的37.8%與28.7%。2009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由于金融危機造成的衰退仍在持續,2009年已經注定成為航空運輸業最為困難的一年。
由于國內經濟形勢逐漸企穩,國內客運市場有所回暖。東航上半年國內客運量比2008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上航上半年國內航線較2008年雖有9.38%的負增長,但是上半年的國際航線與2008年同期相比卻出現-45.5%的大幅下滑。上航半年報表示,公司采取了有效的營銷策略,使得客運市場銷售在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沖擊之下仍表現出良性趨勢。上半年公司實現運送旅客572.22萬人次、客座率72.21%,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7.34%、0.79%,母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的經營目標,上半年母公司實現凈利潤1.45億元,這主要是國內客運市場帶來的利好。
中信證券的馬曉立說,國內客運量出現增加,但是由于票價下降的厲害,7月大部分航空公司的票價仍然低于2008年同期,這就出現了“增人不增收,增收不增效”的情況。聯合證券公開發表的報告也指出,今年上半年整體供需格局供大于求,是國內航空業出現“量增而利潤不增”的內在原因。
“這是航空業這種周期性行業從底部開始恢復階段的典型特征。”國泰君安分析師馮志剛說,2009年國內航空業三季度的供需格局同比、環比均將出現較大幅度改善。
與國內市場相比,國際民航業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航線市場需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負增長還在延續,其中歐美、日韓等市場航空運輸需求大幅下降。
由于東方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總部所在地——上海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最為明顯,上海的航空市場需求增長率遠低于全國的平均增長水平。2009年5月以來,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又讓世界民航業雪上加霜,造成航空市場需求前景更加不確定。雖然相對去年同期國際原油和航空煤油價格大幅下降,且在過去的半年內,積極壓縮費用支出,控制運力增長規模,使兩家公司的運營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航空運輸業整體需求的萎靡,仍對公司業績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
東航和上航盡量減少虧損嚴重的國際遠程航線,調整部分國際航線和地區航線機型,增加國內市場運力投放。東航在其主要基地上海,區域樞紐市場西安、昆明,以及北京、杭州、成都等重要市場加大了運力投入。目前東航上海始發的快線和準快線已達15 條。通過加強收益管理,構建艙位實時動態監控體系;通過加強網路營銷,提供大量中轉產品;通過拓展營銷渠道努力提高整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