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日新在這個位子上是不謀私利的,是一名敬業者”。這個評價對于現在的他來說是奢求還是平靜的期待,怕是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人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6年前,2003年9月的一天,在集團總部和京內外單位領導干部會議上,中組部副部長王東明宣布了中共中央的決定:康日新同志任中核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這一天,是康日新50歲的生日。
轉眼6年,康日新今年過生日的心情估計和6年前大相徑庭。
56歲的康日新曾經希望自己退休時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康日新在這個位子上是不謀私利的,是一名敬業者。
他說這番話的時候很真誠,與他相熟的人無一懷疑這個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而在距離康日新退休只差4年的時候,2009年8月5日新華社發布簡訊:康日新因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隨后,有關部門向中核集團的局級以上干部通報了這一情況。隨后傳出的消息是,因涉核工業項目的招投標灰色交易、挪用公款委托理財炒股巨虧等嚴重違紀行為,康日新日前被中紀委調查。
當天,這個消息就成了國資系統熱烈討論的話題,一個一直跑國資的記者在msn上跟筆者說:“18億,不要告訴我他是為中核集團才做這些事情的。”而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康日新”,鏈接搜索最多的則是“康日新情婦”,人們在很短的時間里勾勒出一個十惡不赦的貪官形象,既貪且腐。
中紀委用了“違紀”二字,很多業內人士則表示,不相信康日新就真的在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是處。
學反應堆出身的康日新一直以嚴謹著稱,他那句期待退休后評價的話現在咂摸起來,頗有深意。
30年的核經歷
康日新在山西大同農村出生長大。上大學以前,他在村里小有名氣,因為會修電機,修水泵,還會用車床銑床,村里的人電機有了毛病都來找他。康日新曾當過食堂管理員、教師、快遞員、車間主任。1975年,康在山西大同縣水利局楊莊電灌站工作時被推薦到上海交通大學反應堆工程專業學習,從此開始了與核電打交道的歲月。
從1978年畢業工作算起,康日新的“核”經歷已經31年了。
31年來,康日新在“核”這個領域經歷了三步跨越。
第一步,1978~1996年,康日新在中國原子能科學院工作了18年,搞了18年的科研,歷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副院長。
第二步,1996~2003年,康日新到秦山第三核電站,任總經理和董事長,并兼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以及核工業黨校校長。期間建成了兩個核電機組,比國家批準的預算省了25個億,提前了112天建成,又創造了15億的價值。胡錦濤總書記批示:成績可喜,精神可貴,再接再勵。
第三步,2003~2009年,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當康日新嚴重違紀的消息披露出來后,業內人士均表示震驚。“剛聽到這個消息,一是震驚,二是痛心。雖對內幕不甚了解,但康的為人和氣度,一直令我崇拜。事出必然有因,但他為中核是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一位中核集團的員工告訴記者。
“他平時給我們的感覺是很樸實的那種。”在中國原子能科學院的一些老專家的印象中,康日新“不會搞歪門邪道”,而且在堅持發展國產核電技術上有濃重的民族情結。
而坊間也有傳聞,康日新在決策中比較注重企業自身利益,在對待其旗下中國核動力院的問題上,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愿其他核電企業分享研發成果的態度,導致企業間出現隔閡。
“他平時真的很低調,剛上任那會兒是低頭做實事的。”2008年之后,因為核電行業大發展以及中核在業績上極為出色的表現,康日新開始頻頻出現在媒體和一些會議場合,對于媒體的訪問和圍堵漸漸駕輕就熟。
可惜功過不能相抵
康日新最后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是7月27日在釣魚臺國賓館參加中核集團與郴州市政府合作開發核電框架協議的簽署儀式并致辭。
而此前的7月6日,康日新還出席了“全球智庫峰會”,他當時提到中國核電發展由于利益引起的復雜問題時,表示出了擔憂。
“不管怎么說,在我看來,康日新對于核電的發展確實做出了貢獻。”中核集團內部的一位高層告訴記者,康日新一直是主張發展核電的,在他任中核集團副總經理的時候,就和時任總經理的李定凡頻繁往返于各部委之間游說發展核電。在這個方面,他“很是堅持”,從保核大國地位角度、經濟效益角度、穩定性等等向各部委說明發展核電的必要,非常務實、周到。
而對于中核集團的發展,康日新也“功不可沒”。
2003年,康出任中核總經理的時候,中核集團已經連續虧損13年。
康日新上任后,提出要把經濟利益放在發展的第一位,并著力推進管理模式改革,核心內容是“垂直管理、分級授權、橫向協作、互相監督、規范化、程序化、信息化運作”。2004年,中核集團即實現扭虧為盈。
隨后幾年,中核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從2003年的132億元提高到2008年的366億元,年均增長23%;利潤總額從2004年的2.4億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億元,年均增長82%;連續5次獲得國務院國資委考核A級,全集團人均年收入5年翻了一番。
康日新自己也說,他當總經理的時候中核集團沒有虧過錢。任何一個投資都沒有虧損,因為做每一個投資都會做認真的思考、科學的論證。
而據消息人士稱,康日新的“嚴重違紀”,目前主要是涉嫌參與核工業項目招投標中的灰色交易,以及挪用公款委托理財炒股出現大幅虧損。
中核的一位高層告訴記者:“中核集團現在的發展是非常需要資金的。”在核電迅猛發展的當下,中核集團預計需要12個鈾濃縮車間,一個車間大約需要投入40個億,而“國家只給很少一點兒資本金,主要資金靠我們自己解決。”對于資金,康日新依賴三條路:自己多賺錢、發行企業債券、發行中期票據。對于“自己多賺錢”這一點,中核集團以前也表示過涉足投資業務,2008年底中核集團曾對其所持股票做了一個統計,當時共有幾十億元。
一位中核集團的老專家稱,康日新的決策能力稍有欠缺,但他當時做出的決策,肯定是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不一定能兼顧所有人的利益。
“對于他曾經做出的決策,不要苛求,也還沒到評價的時候。”上述老專家說,歷史不能假設,我們也無法再走回頭路。
制度之缺還是自律之缺
國務院國資委在總結陳同海案的教訓時曾指出,一些企業主要負責人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監督制約,容易導致濫用權力。
央企中很多人在提及康日新和中核集團的時候,非常肯定地表示,很明顯,中核集團的軍工背景以及黨政合一的現狀,注定了其在決策上是康日新的一言堂。
據央企紀檢系統人士透露,康日新之后,還有一位央企的主要負責人進入了中紀委的視線中。
“現在部分央企黨政合一的體制肯定是不行的,中組部和國資委一直在評估中央企業的黨政分設。但是現在的體制下要解決這個根本問題比較困難。”一位國資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一家進入世界500強的央企內部人士在提及央企負責人權力制衡問題時說:“我們企業是央企董事會試點,外部董事、監事會都有監督,而且我們是上市公司,接受社會監督,所以相對來說類似一人決策、資金濫用的空間要小很多。”
但也有人認為央企董事會制度還應該更加健全:“現在在很多央企中,一把手掌握著生殺予奪。即便是有董事會的,內部董事的提名也是一把手管,外部董事的錢也是在企業里領,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董事會的監管能力,如果一把手想要逃避監管也是可以做到。這樣的制度下,央企一把手就全靠自律。而在那么多的誘惑面前,自律是很難的。”
的確,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一位高層告訴記者,在一些核電重大項目的招投標上,盡管制度設計得極為嚴密,但在操作過程中,“人”的因素仍能發揮作用。這樣的誘惑擺在面前,一次、兩次、很多次,你是否會動心?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說過,要把中央企業“培養成喬丹那樣的巨星”,“巨星是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就像喬丹那樣,最后一個球,隊友們總是交給他”。
事實上,我們的一些中央企業確實已經是超級巨星了。但康日新事件卻再一次地提醒我們,這些閃耀光芒的明星們在某些層面,比如高層決策,仍然躲在公眾和監管部門的視野之外,而且頗有些晦暗不明的色彩。他們的所作所為,只能依靠道德自律。如果想讓巨星不再沾染類似的塵埃,健全監管體制迫在眉睫。
記者曾和康日新在不同場合有過幾面之緣,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常常在想,康日新這時候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康日新在這個位子上是不謀私利的,是一名敬業者”。這個評價對于現在的他來說是奢求還是平靜的期待,怕是只有他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