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和鉀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醫學研究證明,人體內的鉀元素含量至少應是鈉的兩倍。不過現在多數人的飲食習慣卻造成了剛好相反的效果。飲食中若是鈉的含量過高,人體內鈉鉀的比例就會失衡,很容易引發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腦血栓等疾病。我們平常烹調用的普通食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本身就屬高鈉低鉀鹽,所以在提倡少用食鹽的同時,還要警惕食鹽之外的多余鈉成分進入人體,破壞鈉鉀平衡。
新加坡營養學專家最近明確指出,要改善人體內的鉀鈉比例,最好少吃含鈉食物,多吃含鉀食物,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多鉀、少鈉的飲食結構。
食物烹調方式不當,或只吃精細的食物,可能導致人體內鈉含量過高或鉀缺乏。如蔬菜經過浸泡、燙煮后,湯汁棄之不用,鉀元素就大量流失了。對于生活條件優越、飲食講究精細的現代人而言,大多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在烹調時習慣加入大量醬油、味精、番茄醬、沙拉醬等調味料來增加鮮度、刺激食欲,導致鈉攝取量大大超過人體的需求量。追求生活效率、圖省事的上班族們所鐘愛的精細速食快餐,幾乎全部是高鈉食品,其鈉含量甚至高出普通食物的5~10倍。例如,速食漢堡、火腿腸、腌鹵制品、罐裝肉食以及土豆片、餅干、爆米花等零食,甚至蛋糕、面包,也幾乎都屬于高鈉食品,從健康的角度出發,這些食品都應該避免長期食用。
天然果蔬是食物中鉀的主要來源。含鉀豐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新鮮蔬菜中,菠菜、山藥、毛豆、莧菜等含鉀量也比較高。各種果汁,特別是橙汁,也含有豐富的鉀,而且能補充水分和能量,防止人體電解質和生理代謝失調。國外營養學研究對比發現,許多豆制品也屬高鉀低鈉食品,如大豆的鉀含量約是鈉的330倍。此外,南瓜的鉀含量約為鈉的360倍,香蕉為380倍,棗為580倍。多攝入這些食物,可明顯改善體內的鉀鈉比例,減少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