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天下第一涮”是北京的“東來順”,那“上海名涮”則非“洪長興”莫屬。
洪長興在上海飲食行業中是響當當的百年清真老店。100年多前,北京的京劇班子在皇城根下一炮打響不算紅透天下,還要到上海跑碼頭。京劇名伶馬連良的叔父馬賜立和姑姑馬秀英領銜的馬家班經常到上海演戲,但這個班子的演員幾乎都是回族人,當時偌大的上海灘就沒有一個清真飯館,從臺柱到鼓佬,吃飯都成了問題。角兒吃不好,嗓子就頂不上去。馬連良的二伯馬春橋(大家都叫他馬二爸)一生氣就在呂宋路(建國后改名為連云路)租了一間沿街面房子,開了一家“馬家班伙房”,除滿足戲班療饑之外,還供北方來的商人搭伙,從此造就了上海第一家清真羊肉館,那是1891年。
后來,馬連良也到上海來闖蕩江湖,并一炮打響,下得戲臺,也在馬家班伙房吃飯。當時供應的品種也就是芝麻醬燒餅、羊肉餡餅、炸醬面及羊肉餃子。不久后加入了北方人愛吃的羊肉涮鍋,從而一炮打響。 1918年,馬二爸隨馬連良返京,就將伙房送給了一位人稱“洪三爸”的回族兄弟,將店名改為“洪長興”。
洪長興涮羊肉之所以名氣響,主要在于選料精細、調料講究:用湖州、嘉興、平湖等地湖羊,羊齡一般在7~8個月,體重15公斤左右閹過的公羊,肉嫩、膘足、沒有腥膻味,切成20厘米長、5厘米寬、薄如紙頁般的羊肉片,放在沸水中一涮;再以優質花生醬、鹵蝦油、紹酒、醬油、醋、乳腐鹵、韭菜花、香菜等配料的調料蘸著吃,其味鮮嫩異常。等羊肉涮到一定量時,再放入菠菜、線粉煮著吃,格外鮮香,最后將羊肉湯水和吃剩的調料,就成一碗味鮮醇厚、大補元氣的羊肉湯。洪長興因涮羊肉的獨特美味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聞名上海灘,更因品種繁多的美味清真菜肴而被中外穆斯林贊譽為“穆斯林之家”。
頂著酷暑吃涮鍋
江南一帶人會覺得“吃羊肉會上火”,其實,江南夏季酷暑潮濕,冬季陰冷,風濕病、脊椎病等易于發生,所以不論冬季還是夏季,適時吃些羊肉,可以祛暑氣、避寒冷,增強抵抗力。要是被羊肉的“熱氣”嚇得退避三舍,只能在氣溫足夠低的寒夜,沉浸于羊腩煲之類的可憐享受,把對羊肉的“正當需求”變成偶爾為之的歡愉,難免愧對了自己。
洪長興已在云南路美食街開出了第二家分店,伊斯蘭特色建筑氣宇軒昂,格外搶眼;店堂內數幅馬賽克壁畫艷麗精美,令人驚嘆。這里完善的硬件設施為食客大伏天里在空調房吃涮羊肉創造了條件。據說,洪長興的這一服務項目打破了清真行業百年來形成的“三季靠一冬”(指火鍋供應一般在每年 9 月開始至次年開春止)的成規,讓食客季季“涮”不停。
洪長興的涮羊肉仍沿襲了傳統的燒木炭紫銅火鍋,并且結合了現今流行的“一人一口鍋”的飲食方式,食客在現代中感受傳統,傳統中穿越現代,其樂無窮。
除了膾炙人口的涮羊肉火鍋外,洪長興的海派清真菜肴也是滬上首屈一指,還擁有生產數十種糕點與食品的食品廠,在店堂內設外賣專柜,方便食客帶回去慢慢享用。
上海唯一入選世博的清真餐館
進入世博會的洪長興清真食品分燒烤類、糕點類、漢堡包類方便食品及自制飲料等。其中的蒜香羊肋排是以法式七指羊肋排為原料,加特別調味料腌24小時后再炸熟至脆,回味濃郁久長。清真食品中的夾餅,被稱為清真三明治,面餅內可夾牛肉、雞肉、羊肉等餡料,若再加些西式醬料和蔬菜,亦中亦西,很適合旅游和大型會展中食用。十余款小炒也融合了中西方口味,比如川竹蓀魚肚、京蔥烤牛筋、醬汁牛尾、雀巢明蝦球等,制作精良、時尚精致、口感細膩,打破了過去清真食品比較粗放的模式。
洪長興的馬宗禮總經理是連續三屆上海市人大常委、市華僑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委員。他認為:上海世博會期間將有國內外1000萬人次的伊斯蘭觀眾進入世博園區,園區內專設了清真餐區。因此,做好世博會清真食品的供應,不僅是洪長興的份內之事,更是促進民族大團結和社會和諧的實實在在的民族事務。
迎世博精品特色菜肴:
1、傳統特色菜肴:川竹蓀魚肚、京蔥烤牛主筋、醬汁牛尾
2、中西結合菜肴:雀巢明蝦球、芝士烤鱈魚
世博園區簡餐:
1、蒜香羊肋排(店內點擊率最高的菜肴)
2、沙律銀鱈魚(中菜西做,較受歡迎)
3、牛肉絲燴餅(傳統特色小吃)
4、西式各類夾餅(可以選擇不同原料,既適合西方人的口味也適合東方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