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有各種不同的圈子,圈子不同的兩個人湊在一起基本屬于雞同鴨講。這樣的尷尬太正常不過了。趕過很多場子,“混”過很多會,而且《綜藝》這么多年也搞過很多個沙龍、論壇、活動,曾仔細觀察過參會的各色人等,發現就算再熱鬧的場合,環顧左右、話不投機、百無聊賴的依然大有人在。在魚龍混雜的傳媒娛樂圈里,即便是派對動物和忽悠老手,每每遇到這樣的場面,都不敢保證能“自來熟”、能隨便逮個人就滔滔不絕。畢竟這一行,是分圈子的。
月初,參加了天娛的一個派對。去之后發現,現場出乎意料的熱鬧。高曉松、巫啟賢在呼朋喚友;當過快女評委的音樂公司頭頭腦腦也抱團湊成一大桌;媒體圈的大都在交頭接耳;電影界的人士莊嚴地圍聚一桌;電視圈的則散落于各個角落;其中還穿梭著天娛旗下的各色明星,和其他混場子的三流藝人。
那個晚上,基本上這一行的各類圈子悉數湊齊。如果再拉上幾個動漫和游戲圈的朋友,大家湊一塊兒可以開一個中國娛樂傳媒業的年會了。這樣的陣勢令人感嘆。誰讓天娛這幾年不光玩電視、搞音樂、做藝人,還開始折騰影視劇了呢?看看龍丹妮和于東、陳可辛湊一桌推杯換盞;看看名編汪海林端著酒杯頻頻出沒……之前,你能想象這樣的場面會發生在天娛的派對現場?
如今的天娛把各路神仙搞到一起的手段,像足了“東北亂燉”烹飪的精髓——甭管味道怎樣,先攪活在一起煮熟了再說。這讓我想起《綜藝》在三年前舉辦過的一屆新媒體論壇,那年的主題叫做“融合的江湖”。當時還是百度副總裁的梁冬在論壇上很惡搞地說:其實應該叫融合的“漿糊”,就是新舊媒體都熬成一鍋才過癮。
梁冬的“漿糊論”用在這幾年的娛樂公司和傳媒機構上,倒是很貼切。在多年的采訪中,經常看到一些機構高管在揮動手臂,說什么“我們明年開始投資XX”,“我們要進軍XX市場”,如此這般的虛構著娛樂帝國的宏偉藍圖。聽起來,仿佛又一個傳媒大亨正在崛起。
這幾年來,很多公司和機構都像熬漿糊一樣做業務。什么跨媒體、跨內容、跨產業,什么多元化經營,多渠道經營,隨之而來的是迅速搞出一批子公司,一批新部門。恨不得自己的觸角遍及上、中、下游,橫掃紅海、藍海,第二年就可以超越“某某兄弟”,建起默多克般的龐大基業。可是,作為一個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你的主營業務在哪里?你的長尾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
多年來,行業充滿了夸夸其談的風氣、大躍進般的暴發戶心態和流氓無產階級的作風,這些往往很容易讓這個江湖被搞成一鍋“漿糊”。不否認,這個小行業玩的就是人情,玩的就是圈子,什么時候當你把各個圈子都搞成“漿糊”了,說明你已經混得有頭有臉了。但是,什么時候當你把自己的業務熬成一鍋漿糊時,說明你離退出江湖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