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檢查報告單向準媽媽提供寶寶生長發育狀況的同時,準媽媽也會對這個“神秘的家伙”有很多疑問:它絕對可靠嗎?會不會對胎兒有危害?太多的準媽媽都是在猶豫忐忑中把一串看不懂的B超結果交給了大夫?,F在我們就來揭開孕檢B超的神秘面紗吧!
編輯 馬芳 指導專家 北京二炮總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 侯慶香
認識B超
在醫學領域中,B超為疾病的診斷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產科,它能夠直觀地顯示胚胎在宮內發育的全過程。
超聲波檢查的原理是將探頭放在準媽媽的腹部。探頭發出高頻聲波,并能捕捉到部分反射回來的超聲波。隨后,這些被捕捉到的超聲波將被轉換為數字信號,以黑白(或彩色)圖像的形式顯示在屏幕上。
超聲波對組織的作用主要是壓縮及熱能,其能量達到一定數值可引起組織的損言。大能量的超聲波可引起動物畸形,但臨床使用的診斷與治療性超聲波距離致畸量很遠。而且,專業人員會很快地移動探頭,不會在同一個器官上停留很長時間,同時,醫學使用的B超是低強度的,低于94毫瓦·立方厘米,對胎兒沒有危害。所以,目前認為,B超檢查對胎盤及胎兒的影響很小,可以安全使用。
B超檢查的目的
孕期B超對減少圍產期新生兒死亡率、對優生優育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孕期做B超檢查是很有必要的,準媽媽一定要重視B超檢查。
B超檢查好處多多,功效如下:
監測胎兒生長發育:人們比較熟悉的是測量胎兒的各部位,來判斷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實際測量的某一胎兒數值,若在正常值的兩個標準差以下提示胎兒生長受限,若高于正常值加兩個標準差以上則提示巨大兒。此外,有時還需測量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如頭圍與腹圍的比例,來更好地了解胎兒的生長情況。
觀察胎兒的生理活動:產科醫生只能從腹壁外通過觸診來感覺胎兒的大小及胎位,憑借聽診器來聽到胎兒的心跳,利用胎心監護儀記錄胎心率的變化,B超則使我們能夠直觀地看到胎兒在母體內的活動狀況,如:呼吸情況,胎兒的運動,胎兒的吞咽動作及胎兒的張力是否良好,當胎兒在宮內缺氧受到損害時,這些活動就會明顯地減少或消失,因此B超中對胎兒生理活動的觀察可用來預報胎兒的安危。
測量羊水量:B超可以較準確地測量羊水量。羊水量對于胎兒生長發育是十分重要的,羊水過多或過少,都可能預示有胎兒畸形,在每一張超聲報告單中,醫生都會記錄羊水量的數值,若羊水最大暗區深度(AFV)大于7cm或羊水指數(AF)大于18cm則診斷羊水過多,若AFV小于或等于2cm或AFI小于或等于5cm則診斷羊水過少。
了解胎盤情況:B超可以清楚地了解胎盤的位置是否正常,胎盤有無血管瘤的存在,胎盤是否成熟,是否與孕齡關系一致,與宮壁之間有無出血的存在,可以明確地診斷出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危險情況的存在,便于臨床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
發現胎兒畸形:一般在妊娠18~20周做B超可篩查胎兒有無畸形,因為此時胎兒的各個器官已發育成形,B超下容易看出有無畸形。如發現胎兒畸形,容易終止妊娠,所以這段時間內做B超檢查十分重要。使用分辨清晰的B超儀,更可診斷出胎兒的小的肢體畸形,唇腭裂畸形等。
提示:超聲波雖然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檢查設備,但是它并不能保證檢測出所有的異常情況。這種技術最多只能篩查出70%~80%的異常!B超報告單如何看
對于那些健康、低風險妊娠的準媽媽來說,一般會享受數次超聲波檢查。為了優化信息的采集,超聲波檢查是在明確的時間段中進行的。
一般來說,在第18周~20周進行第一次超聲波檢查。它能大致診斷出胎兒是否畸形,觀察胎兒的活動狀態。對那些被高度懷疑的胎兒,如無腦兒、腦積水、腦脊膜膨出、臍帶異常、消化道異常、連體畸形、小頭畸形等,能很快給出“答案”。
在懷孕第34周第二次超聲波檢查的目的是監測羊水量、胎盤位置、胎盤成熟度及胎兒有無畸形,了解胎兒發育與孕周是否相符。
最后是在第37周以后,除了要了解胎盤位置、胎兒有無畸形,胎兒發育與孕周是否相符以外,還將為確定生產方式提供主要依據。為了監測羊水量、胎盤成熟度,必要時需要每周一次B超。
孕檢B超結果也并不是高深莫測,以下的小備忘錄是為了讓你在縮寫的叢林里找到方向,更好地評估檢查的結果:
CRL——從胎兒頭部到臀部的長度,又稱為“頭臀長”。妊娠8~11周的這個期間,每個胎兒發育狀況還沒有太大差異,因此醫院往往通過測量CRL來預測預產日。
BPD——雙頂徑(胎兒頭部從左到右最長的部分),又稱為“頭部大橫徑”。當初期無法通過CRL來確定預產日時,往往通過BPD來預測;中期以后,在推定胎兒體重時,往往也需要測量該數據。
OFD——枕額徑(胎兒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離)。
HC——頭圍(胎兒環頭一周的長度)。臨近分娩前,頭圍比雙頂徑更有參考價值。
AC——腹圍(指的是胎兒肚子一周的長度)。腹圍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胎兒的營養狀況,也是臨產前估計胎兒體重的重要指標。
FL——股骨長(胎兒大腿骨的長度)。大腿骨是指大腿根部到膝部的長度。適用于中晚孕期胎兒孕齡的評估、計算胎兒體重及診斷胎兒骨骼畸形。
HL——肱骨長(胎兒上臂骨的長度)。
AFI——羊水指數。準媽媽腹部經臍橫線與腹白線作為標志線,分為4個區,4個區羊水最大暗區垂直深度之和。羊水過多或過少均屬異常,其圍產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升高,需及時就診。
H—胎心:B超于懷孕7~8周、最早孕6周末可見胎心跳動。胎心跳動的頻率正常為每分鐘120—160次之間。
FM—胎動:B超于孕8~9周就可見到胎動。有、強為正常,無、弱可能胎兒在睡眠中,也可能為異常情況,要結合其他項目綜合分析。
Cord—臍帶:正常情況下,臍帶應漂浮在羊水中,如在胎兒頸部見到臍帶影像,可能為臍帶繞頸。
SP—脊椎:孕12周后可見胎兒脊柱,孕20周則清晰可辨。胎兒脊柱連續為正常,缺損為異常,可能脊柱有畸形。
一般情況下,準媽媽需要特別關心的指標如下:雙頂徑,頭圍,腹圍和股骨長度;孕晚期則要特別注意羊水指數,胎盤位置等指標。
什么情況下應該做B超?
孕初期有陰道出血,排除是否有宮外孕,是否有先兆流產,是否有葡萄胎等情況。
妊娠周數與腹部大小不符時,了解胎兒發育情況,是否有胎停育。
了解是否有胎兒畸形,應該在妊娠18~20周做。
了解胎兒生長發育的情況,是否有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多在妊娠中發生晚期。
臨產前估算胎兒大小,確定是否能夠經陰道分娩。
當檢查懷疑胎位不正,又不能確定時,通過B超檢查幫助診斷。
妊娠超過預產期,要通過B超了解胎兒、羊水、胎盤情況。
孕期做多少次B超合適?
孕期做多少次B超合適?要視準媽媽的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妊娠期間一切正常的話整個孕期做2~3次B超檢查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最好在妊娠18~20周做第一次超聲檢查,在這一期間,胎兒的各個臟器已經發育完全,仔細的做B超檢查,可看到每一個重要的臟器有無異常。可以早期發現胎兒畸形,及時中止妊娠,對準媽媽身體的影響也較小。最后一次B超檢查可以放在妊娠36周到預產期前,這次檢查目的可以確定胎位、胎兒大小、胎盤成熟程度、有無臍帶繞頸等,進行臨產前的最后評估,預測準媽媽是否能夠自然分娩。
妊娠晚期如果羊水減少,則需要多次B超檢查,因為羊水量越少,胎兒發生缺氧,出生時發生窒息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沒有必要,不用頻繁做B超檢查,尤其不要B超來鑒別胎兒性別,因為,鑒別胎兒性別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照射胎兒一個部位,這可能會由于B超的熱效應,給胎兒帶來傷害,準媽媽一定要避免B超的長時間照射,否則對胎兒是種傷害。所以,請準媽媽們還是耐心等待生命帶給你的驚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