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意往往誕生于新危機之中。全球變暖在給個別行業帶來危機的同時,也給新逐利方式帶來了機遇。
要我們干也可以,但你們得拿資金技術出來幫我減排。發展中國家說。
我們現在沒那么多錢,發達國家說。
錢從哪里來?從市場來。經濟學家說。
在氣候變化談判桌上,各國首腦和智囊們吵得不可開交。
“可市場只有賺錢的,哪有給錢的?”10月底北京舉辦的一場能源論壇上,曾多次參與IPCC前期協調工作的中國氣象學會氣象經濟學專委會主任潘家華說。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根本性的矛盾。如果不能形成一個讓人自愿參與的市場,單靠強制很難奏效。
而與此截然相反,在談判桌之外,氣候變暖已經悄悄帶來了一些新生意,一批新的氣候逐利者已經產生。
北半球的新生意
2009年9月,德國布魯格船務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兩艘貨船先后于12日和16日駛離“東北航道”區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完成從遠東經北冰洋到西歐的商業航行。
“東北航道”是歐洲人的叫法,俄羅斯人更愿意叫它“北方航道”。 它西起西歐,穿過北冰洋,繞過白令海峽到達中日韓等遠東地區港口。而在過去,船只必須繞行蘇伊士運河。這對巨型油輪更為重要。由于體積過于肥胖,它們很難從巴拿馬運河的狹縫中鉆過,不得已,只好從南非好望角或南美最南端遠遠兜上一圈。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研究員博格森.斯科特(Scott Boregerson)曾經是一名海岸警衛隊上尉。據他介紹,“北方航道”的啟用,使荷蘭鹿特丹與日本橫濱之間的海運距離縮短了40%。省下的費用,將使得每艘大型集裝箱的單向航運成本降低350萬美元?!斑@些航線的啟用,每年能節省航運業數十億美元的成本。而且那些商用和軍用的艦艇還能避開政治上不穩定的中東水面?!?/p>
數百年來,航海者們一直夢想取道北冰洋,這將大大縮短亞歐之間的海運距離。1553年,為尋找這條航線,英國探險家 休#8226;威洛比與他的船員在“東北航線”上全部遇難。在北極地區常年的冰封凍土之間,要開辟出一條航道實在太困難了,只有武裝到牙齒的破冰船才能艱難駛過。它也被稱作“傳說中的航道”。
進入21世紀,北極的情形變了。2007年11月,歐洲航天局宣布,自從有記錄以來,加拿大北部的“西北航道”第一次具備了可以全程通航的條件。2008年8月中下旬,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東北航道”也揭開了神秘面紗。衛星照片清晰地顯示出:“東北航道”以及通往北美的“西北航道”首次同時實現了冰融開通,這意味著歐洲、亞洲和北美間的北極航道全部打通。專家將其形容為“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
盡管在聯合國CDM機制下,俄羅斯本該為自己的碳排放減量不達標掏腰包,但這一次,氣候變暖卻意外給這個國家帶來了“福音”。俄羅斯終于可以昂起頭找其他國家收錢了。環境專家們曾估計,20~40年后北極地區有可能變身國際黃金水道?,F在看來,這個估計也許過于保守了。
天氣越壞越賺錢
中緯度地區的國家則沒這么幸運。2005 年8月下旬,卡特里娜颶風預警吹響后沒幾天,臺灣商人彭啟明接到幾通國外投資公司客戶的電話,問:該颶風會不會影響墨西哥灣的原油產區?經過一番密集的分析,他在2小時內向客戶提供了一份咨詢報告。
8月29日,卡特里娜颶風登陸美國,登陸地點正是墨西哥灣。灣區內石油開采和輸送作業一度停擺,鉆油平臺、煉油廠被強風大浪破壞。紐約輕原油報價突破70美元,創下當時歷史新高。美國保險公司對這場風災造成的理賠損失估算,多數超過了250 億美元,遠遠超過911事件的100億美元。由于彭啟明的建議,給他打電話的公司不僅及時規避了油價風險,有的還順利得到了保額。彭啟明自己也得到了一筆不菲的咨詢收入。
彭啟明從事的是全新的職業—氣象經紀。
“氣象預測就像股市行情”,彭啟明說。他仿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計算“恐慌指數”的算法,把臺灣幾個觀測天氣的指標換算進去,發現臺灣的各種天氣指針,例如溫度、雨量的變動率竟然不亞于臺股大盤指數的波動率。
全球變暖帶來的復雜效應加深了這種波動。隨著極端氣候日益頻繁。彭啟明的公司近4年來營業額暴增了7倍。這印證了西方經濟學中一條著名的“德爾菲定律”:企業在氣象上的投入產出比大約為l∶98,也就是說,每投入1塊錢,可以得到98塊錢的回報。
這并不全是氣候變暖帶來的。短期天氣的難以捉摸也是如此。冬天連續強冷3天,百貨公司的大衣部才會賺錢;夏天熱到超過35度,啤酒業績才會出色。氣溫在30度以上時,每上升l攝氏度,全國啤酒銷量就增加100萬杯。這已是零售業內皆知的秘密,被稱作“德國啤酒指數”:作為臺灣第一家氣象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總經理,彭啟明深諳此理。
每年4月29日的“櫻花節”黃金周,日本六大財產保險公司之一的三井住友海上保險公司柜臺前,來辦理“櫻花險”和“酷暑險”的市民絡繹不絕。這種保險是和天氣對賭。如因天氣過暖導致櫻花在黃金周到來之前開放,保險公司就得向客戶支付賠償。這甚至吸引了出租車公司的加入。北勢交通公司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櫻花節。2002年,因為春天提前到來,該公司的收入大幅下跌。他們最后與保險公司簽訂了合同,集體購買了“櫻花險”。根據東京商品交易所的統計,日本近幾年的天氣險銷售額已達到340億日元。
實際上保險業并未從氣象保險中大量獲益。自1960年以來重大自然災害的數量翻了3倍,保險業的損失則增加了15倍。根據ERM的研究,最糟糕的災難中有35%#12316;40%與氣候變化有關。
前不久,在線博彩巨頭、英國的必發公司推出一項氣候博彩服務,用戶可以對英國某段時期的最高溫度或最低溫度下注,也可以投注于印度的季風何時到來,持續多長時間等。該機構從2002年起每年收入增長35%。看來,和老天爺對賭的確比猜中球賽勝負更有挑戰性,只是猜中的氣候災難千萬別降臨到自己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