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玉仙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繹理陳朋旭,出生于中國玉雕之鄉河南省鎮平縣,從小就浸潤著傳統文化,他的血脈之中融通著中國古老玉文化的因子與精神。東方傳統文化中的人生智慧,凝煉了他的思想以及精神靈魂,貫穿于他的玉雕文化的思想體系之中,并具有鮮明的民族意識風貌、地域精神情懷和濃郁審美旨趣。作為一個玉雕藝術的知行者,陳朋旭與玉結緣,以玉雕藝術傳播東方文化為己任,長期恪守“人品如玉品,品玉如品人”的信念,并融注于事業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的思想靈魂深處。
一、“人品如玉品,品玉如品人”
——陳朋旭的玉雕創作理念
“人品如玉,人生如玉”,陳朋旭深刻把握玉雕藝術文化的精髓,揭示其本質生命特質。他認為,玉與人的生命意義極具關聯性。一個人的生命過程的最初形態如璞玉形成及其未開啟之時,如同大地深處涌動著的巖漿,是一種不可知的物質流動與變化,就是古希臘人講的“未定型之物”,是老子講的“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這是一種天地造化之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所接受的后天教育學習,增加了知識,養成了修養,塑造了優雅的行為姿態,這個過程與琢玉成器何其相像。玉在天生麗質之外,中國傳統文化的貫注使之呈現新的生命態勢,一件作品制作得花團錦簇,但是沒有文化內涵就與一個徒有其華麗外表而修為低下的人毫無二致。
基于自己的信念與認知,陳朋旭長期以來堅持學習,廣泛涉獵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科學技術、中西方藝術等多方面的書籍,在玉雕藝術實踐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體系,逐步形成了“人品如玉品,品玉如品人”的玉雕藝術思想,并取得了河南省玉雕大師、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寶玉石鑒定師等殊榮,成為河南省寶玉石協會最年輕的副會長,同時還被南陽師范學院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聘任為研究員。
二、“文化是玉雕藝術的生命”
——陳朋旭用文化傳播玉雕藝術
歷史的推動力是多方面的,但就本質而言,文化的全面發展才是人類追求的根本目的,沒有文化、離開精神的人世生活充其量不過是自然的生靈之舞,只有人的生活浸透了人文精神的氣息,才是一種當代的、有意義的生活,才是值得人們所駐足留連的文明。陳朋旭經過長期對這種人文精神的審慎思考,進一步加深了自己對“文化是玉雕藝術的生命”的認識。當代社會是一個泛文化時代,人們動輒就談到“文化”,但是,由于為世俗生活所糾纏,人們在物質生活的豐沛與滿足之后反而加劇了精神生活的日趨干癟和貧乏,人生觀、價值觀等距離文化反而越來越遠。
玉者何為?其文化內容到底是什么?當代獨山玉雕藝術的文化含蘊在哪里?是不是把獨山玉雕藝術也披上一件“文化”的外衣之后就完事了?陳朋旭認為,歷史的、傳統的遺存是文化,政治經濟、哲學等諸多思想是文化,當代社會思想、特征的表達也是文化,這些文化賦予了玉雕藝術以萬古長存的生命表現力。并非像一些人想象中的,玉石加歷史人物、故事,玉石加唐詩宋詞等等,是文化,這種認識理解屬于淺層次的、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是簡單化的表現。
在漫漫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玉文化代表著一種精神文化符號原型。在陳朋旭看來,這種文化符號原型其實質就是一種載體,是用來承載文化表述的工具,作為工具與符號,它滿足的是人類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是自古迄今玉雕作品始終恪守的生命底線,離開這種堅守與承載,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它只能回歸其自然的、原始本質屬性。因此,陳朋旭認為,由于文化而使得玉雕遠離礦物質、美石等自然特性,文化成為玉雕作品的最基本構成元素。
正因為如此,陳朋旭同業界諸多有識之士一起秉持“文化是玉雕藝術的生命”的觀念,深入開掘玉雕藝術的文化內涵。他們放寬眼界,從更加廣泛的意義上去解讀玉雕藝術,作為一種思想觀念的承載體它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多元文化需求。同時,作為玉雕產品的實踐者要有自己的系統認識,能夠從玉質、主題意境、工藝等全方位地解讀,真正領會“人品如玉品,品玉如品人”的精神實質。只有這樣,在玉雕藝術創作各個環節中,人們才能夠領略把握玉雕藝術通過“此一雙手的創造”而在“彼一雙眼睛之中”的真正的文化性和精神性意義,也只有這樣才能深刻把握“文化是玉雕藝術的生命”之真諦。
三、“創新是玉雕藝術的生命線”
——在實踐中開啟當代獨山玉雕的多部主題
在陳朋旭看來,不能奢談創新,也不能奢談文化,玉雕藝術創新來源于文化內涵,并非一味故作高深、讓人莫名其妙的就是文化。對于要求創新的表現形式,基本上有兩點:一是要對人類發展有利,是真、善、美的,否則就是假、惡、丑的東西。二是藝術是人類交流情感的手段,因此要讓人看得懂。一切文化藝術都應該交流,玉雕藝術也不例外。要尊重交流,要尊重藝術本身的規律與規范,個性要與共性相結合。能夠與觀眾對話,才能進入流通領域。只有進入市場,進行交流,藝術才能體現其價值,玉文化才能得以傳播。
創新的浪花常常追逐深邃的思想。陳朋旭年輕敢為,其藝術創新思考深具前瞻性、建設性。“人品如玉品,品玉如品人”是他一以貫之的理念,也是他和他的團隊能夠不斷推出創新作品的根本,藝術創新成為他們永恒的追求。陳朋旭認為,即便是那些最優秀的經典作品,隨著時光的推移,用發展的眼光,它們終將成為歷史,只有翻過去才會有新的創造!
陳朋旭樹立起當代獨山玉雕藝術創新的旗幟,在他的麾下聚集了一大批當代玉雕界的精英和大師級的人物,與之一起艱苦創業,充分發揚創新精神,獨具創新意識的獨山玉雕作品源源不斷地流向玉仙公司,從而形成了一個集生產制作、銷售、傳播等為一體的高品位公司。省級玉雕大師江廣森、董學清、潘永奇等都是當代玉雕界卓有成績的英才,他們與陳朋旭一起全心全意秉持創新理念,卓爾不群,打造自己的品牌,把當今社會充斥著商品意味的獨山玉雕作品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產品的文化、精神內涵,既傳播玉文化,又為世人奉獻了具有當代性主題的優秀作品。
陳朋旭創作設計的獨山玉雕作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首飾掛件,低、中、高檔,品種繁多。如《春意盎然》《猛虎下山》等等,既有傳統題材,又有創新題材,既創意奇特,又緊跟時代步伐。另一類是大擺件,即當代大型獨山玉雕作品。陳朋旭突出“精品意識”和玉文化內涵,旨在滿足高雅人士高品質的藝術訴求。近年來推出的《根》《海的女兒》等大型獨山玉雕作品,開啟了當代獨山玉雕藝術文化創新的新篇章,代表著當代獨山玉雕藝術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陳朋旭還積極走科研創新之路,大力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陳朋旭積極參與、支持河南省寶玉石協會、南陽寶玉石協會、南陽師范學院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的各項工作,與這些行業指導部門、科研單位一起組織召開南陽玉雕界高層次人才座談會、獨山玉文化理論研討會,成立南陽市玉雕界高層人士俱樂部,與江富建、江廣森等南陽玉雕界知名人士開展合作攻關,共同制定研究課題,促進了獨山玉雕藝術理論向高層次發展,為南陽玉雕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陳朋旭還致力于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工作。他把南陽師院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轉化成創新玉雕作品。他還與玉雕大師江廣森一起,懷著對南陽黃山先民的崇敬之情,用上等獨山玉料設計并制作了《人之初》大型玉雕作品,將獨山玉文化博大的精神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
陳朋旭把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命名為“玉仙工藝品有限公司”,“玉仙”二字頗具深遠意蘊。具有久遠歷史的玉文化充滿著迷人的神性,是大自然的天成造化,鐘靈毓秀成就著的一種永恒。因此,“玉仙”的生命無疑也是一種永恒。這也表明他追尋獨山玉文化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滯下來,他打造自己的“玉仙”品牌,把創新文化理念帶入獨山玉雕的設計風格之中,并以此推動整個獨山玉雕的文化藝術創新。他在重視傳承中國玉雕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大力倡導藝術創新,把當代的時尚設計風格融入玉雕作品當中,力求讓蘊藉其間的深厚文化成為當今人們收藏與饋贈的重要選擇!
(責編:高 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