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認為,秋天氣候干燥,燥是“六淫”(風、寒、暑、濕、火、燥)之一,是秋天的主氣,又是致病因子,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損傷肺。因此,秋日養生重點在肺。
防鼻病以護肺鼻為邪氣侵入肺臟的門戶,不少人鼻腔黠膜對冷空氣過敏,易患傷風、感冒和鼻炎。鼻炎可引起動脈低氧血癥、睡眠障礙、肺容量下降等病變。因此,把住病從鼻入關,可有效護肺。
清氣道以凈肺秋日居室不宜終日閉封,應經常注意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晨應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呼出肺部的污染物。同時,注意不要蒙頭睡覺,入睡時上身要蓋一些東西,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通腑氣以清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大便秘結可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肺部疾患。故平時應勤喝水,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500毫升以上的水。
練咝功以振肺咝音可振動肺臟,開竅于鼻。練咝功最好選擇境幽靜處,堅持經常,對呼吸氣促、咳嗽痰盛和預防感冒都有良好效果。
常逗笑以宣肺 “笑一笑,十年少”,笑能使胸肺擴張,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還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清除疲勞,驅除抑郁,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增加食欲。
勤吐納以補肺 中醫素有“腎液為唾”之說,唾液的盈虧與腎的盛衰息息相關。因此,每天清晨洗漱完畢,可于靜處閉目養神,叩齒,用舌在口中攪動,并用意送至丹田。
重食療以潤肺在飲食調理上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多食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B、C、E類食品,如芝麻、核桃、木耳、銀耳、藕、蜂蜜、糯米、乳品、豆類、梨、大棗、葡萄、橄欖、胡蘿卜、菠菜、甘蔗等,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藥膳,如冰糖銀耳湯、芡實山藥羹、蜂蜜蒸百合、雪梨膏、參麥團魚、百合蓮子湯、橄欖酸梅湯等,都有養陰潤肺作用。
常運動以健肺 立秋后的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可根據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地點和鍛煉項目,如做操、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以強身健肺。
調性情以養肺 秋風落葉,往往使人觸景生情,特別是老年人易傷感,情緒不大穩定。因此,這個季節應注意內心平和寧靜,切忌悲愁。宜以平素興趣所愛,隨意玩樂,轉移事物,轉移目標,以求精神負擔自釋。
慎起居以斂肺 《黃帝內經》上說: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可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減少與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