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末,來自土耳其、愛爾蘭、印度和英國的五十余名“記憶大師”參加了一次國際記憶大競賽。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英國選手、牛津大學畢業生喬納森-漢考克戰勝群雄,一舉奪得“記憶冠軍”。他令人驚嘆的成績包括有:僅用58.79秒時間就記住了一副打亂后的撲克牌的順序;記住了一個300位的數字,準確率達100%他在聽取了一點也不熟悉的某種印第安語長達三分鐘的演講后,靠記憶硬是從頭到尾復述了出來。
所謂記憶,就是對于目前和過去,聽到或看到的事物留在腦中,能夠憑自己的意志把它們復現得清楚。缺乏記憶的人,則對于自己的一些經驗,無法在腦海中復現。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衡量一個人的記憶力好壞,一般有以下四項指標:
第一,記憶的敏捷性。這是指記憶的速度,即在單位的時間內記住東西的多少。人的記憶速度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三國演義》中的張松,記憶速度驚人,他只看一遍《孟德新書》,就能夠從頭到尾背下來。而有人背首詩都要花費好長的一段時間,記憶速度很慢。
第二,記憶的持久性。這是指記住的東西保持時間的長短,在個體上差異也很大。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茅以升在青少年時代,就能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后面的100位準確數值,而到八十多歲高齡時,仍能準確無誤地背誦如流,可見他的記憶力持久性。
第三,記憶的準確性。這是指記住的東西再復現時準確無誤,這是人類記憶最重要的品質。周恩來的記憶力相當準確,就像一架電子計算機,只要會見一次,他就可把會見者牢牢地記憶在腦海里。
第四,記憶的備用性。這是指記住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能很快回憶起來。記憶備用性好者,在需要時刻,能夠及時回憶,供應使用,反之則不然,無法記憶猶新。
榮獲國際“記憶冠軍”稱號的漢考克披露,他在僅兩歲時就接受了“記憶訓練”,十六歲時就打破了當時的“吉尼斯”記憶世界記錄。他還認為,即使是智能平平的人,通過記憶訓練,也能成為記憶方面的出類拔萃的人才。眾所周知,太忙碌的生活節奏。最易使人健忘。而稍一失誤,往往又會影響個人的信譽或形象。為了改善、增強自己的記憶力,讓自己在事業、社交、生活上更能揮灑自如,以免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心,或對自己學習、工作能力重新評價,人們可以通過下列幾種“記憶訓練”法,使自己更聰明、更能干。
多通道協同記憶有學者研究表明,人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要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住65%。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眼看、耳聽,口念和手寫的“立體訓練”,多通道協同記憶,要比單一記憶效果好。
全體、分段、聯合學習法有人把學習材料從頭到尾反復閱讀,直到熟記為止,此為全體學習法,適合年齡較大、智力較高的學習者,學習的內容、意義是連貫性的,此法效果較佳。有人把學習材料分為幾個部分,記熟了一段后再去記另一段,此為分段學習法,適合于兒童、智力較低的學習者,尤其是學習初期用此法效果較好。有人先把材料整體通讀幾遍,然后分段學習,此為聯合學習法,這是最佳學習法。
分散、集中學習法人們在背熟一首詩過程中。有人連續不停地背,直到背熟為止,此為集中學習法。有人則一天讀幾遍,經過幾天后熟記,此為分散學習法。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能力高者采用集中學習法效果好,而學習能力低者可用分散學習法。如果兩者方法結合使用。有助攻克學習、記憶上的難關。
此外,人們還可以通過誦讀法、背誦法、過渡學習法、規律記憶法、歌訣記憶法、推算法、諧音法等訓練。增強自己的記憶力。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表明,記憶目標越明確,記憶的效果越好。同時,學習要注意力集中,力求理解,因為人們的大腦記憶活動與思維活動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故在記憶過程中,多用腦子想,比單純機械地背誦效果要好。這樣,人們通過努力學習,擴大知識面,豐富經驗,掌握好科學的記憶技巧,就能提高記憶效果。
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深入發展。科學家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引人入勝的記憶移植動物試驗,獲得可喜的新進展,為今后人類的記憶移植打下良好的科學實驗基礎,也為未來人類器官移植、腦病的治療,譜寫醫學燦爛的新篇章。
醫學研究認為,人腦約有190億個細胞。如果將人腦的全部記憶能力比作一只電腦硬盤,那么如果一個記憶力很強的人,一個即使能將大英百科全書背下來的人,他的“記憶硬盤”也只使用了不到10%的空間。隨著科學發展,人類的記憶將更強,人將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