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又名番薯、甘薯、地瓜等,系我國南方特產。明代名醫李時珍說: “甘薯出交廣南方。……南人當米、谷、果食,蒸炙皆香美”。又據嵇念《南方草木狀》云: “珠崖之不業耕者惟種此,蒸切曬收,以充糧糗,名薯糧。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此說雖有些言過其辭,但薯能代糧食,常吃可使人延年益壽是實,眾人有所認識。
常吃紅薯可使人延年益壽,常吃其葉,也能如此。紅薯葉,是“高級營養蔬菜”,食物佳肴中的一寶。
話說紅薯葉是食物佳肴中的一寶,還有這么多傳說:數百年前,有個皇帝因京都失陷,為敵軍追殺,逃往南方,一路疲于奔命,饑腸轆轆。
一天,君臣一行來到一座古寺寄宿。當寺中僧人了解到他們是落魄君臣時,本想做點兒豐盛飯菜宴請他們,奈因戰亂頻仍,百業凋零,到寺里進香樂捐的香客不多,僧人的生活也相當清苦。無奈只好到菜地里摘了一些紅薯嫩葉,經過精心烹制,獻給皇上等一行充饑。也許是饑不擇食的緣故,皇上及大臣居然吃得津津有味,嘖噴贊美。他們吃后問僧人: “此菜何名,為何如此鮮美可口”?僧人苦笑答道: “山野貧僧,豈知菜名,但愿能解皇上饑渴。護國安邦吾愿足矣!”君臣一行感動至極,當下賜菜名“護國菜”。
據科學分析。新鮮紅薯葉營養十分豐富,所含的蛋白質、葡萄糖、鈣、磷、維生素C都比薯肉高,在黃瓜、茄子、菠菜等10多種常見蔬菜中名列前茅。紅薯葉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核黃素、尼克酸等成份,其蛋白質含量比白米、白面高;維生素含量與柑桔水果不分上下;胡蘿卜素含量高于胡蘿卜3.8倍;胡蘿卜素、維生素B2的含量均比空心菜、綠莧菜、芥菜葉高出許多。據醫學分析,鮮紅薯葉能為人體提供大量黏液蛋白,可預防心血管系統的的脂肪沉積,保持動脈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地發生;能防止肝、腎兩臟中結締組織的萎縮。預防膠原病的發生,保持呼吸道、消化道及關節腔的潤滑作用。
研究還發現,紅薯葉對補氣療虛,補肝明目、健脾強腎,益肺生津都有一定功效,常吃有預防便秘,保護視力和防止疲勞,使人精力充沛,并有益于減肥健美,延緩衰老等保健作用。許多臨床事例表明。多吃新鮮紅薯葉,可以減少血漿膽固醇的含量,并使皮下脂肪減少,防止過度肥胖,是很好的“減肥蔬菜”。患大腸熱癥、大便秘結、小便發黃等癥,喝一兩碗鮮紅薯葉湯,不久即藥到病除。有食者云,紅薯葉能潤滑大腸,把腸壁污濁之粘附物洗凈,防止腸癌、膀胱癌的產生與發展。“長壽之鄉”的廣西巴馬縣,老百姓就是把紅薯葉視為“長壽菜”而經常食用。1983年,我國醫療保健專家到廣西桂北山區調查,發現一個長壽老人集中的村落,村民們很愛吃鮮紅薯葉做的菜。這些長壽老人,臉色紅潤,耳聰目明,這也許有一份紅薯葉的功勞。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紅薯葉功效的認識,紅薯葉已成為風靡世界的保健食品,賦予它的榮譽稱號日漸增多:香港人稱之為“蔬菜皇后”;歐美人贊之為“第二面包”;前蘇聯科學家說它是未來的“宇航食品”;法國人稱它是當之無愧的“高級保健食品”;營養學家稱它是“長壽食品”;醫藥界將它列為“抗癌蔬菜”之一:亞洲蔬菜研究中心已把它列為“高級營養蔬菜”等等。
紅薯葉,再平常不過的植物葉子。它母株適應性強,粗生爛長。繁茂時期,其藤蔓伸展四方,鋪天蓋地。在民間,人們患便秘疾癥,用新鮮紅薯葉250克,加油鹽炒熟,1次服完,每日2次;小兒疳積、夜盲:用新鮮紅薯葉90—120克,水煎服;消渴病:干紅薯藤適量,水煎服。紅薯葉作菜肴,通常是將其與豬肉做湯料,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鮮紅薯葉250克,豬五花肉120克,獨頭大蒜2個,生姜、花生油、醬油、食鹽各適量。
制法:將紅薯葉洗干凈,剝去葉柄的薄皮,折成段節;豬五花肉洗凈。切成細小的薄片;大蒜拍碎;生姜拍破剁成末。將炒鍋燒熱,倒入花生油、蒜蓉和姜末,爆至兩者色微黃,加入豬肉,炒至半熟,放人適量清水,猛火燒開,投入紅薯葉,蓋上鍋蓋,煮至熟透,加入食鹽和醬油,出鍋食用。經常吃喝此湯,能防病健身,延年益壽。